名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访谈 >

天津有位紫砂文化的传播者--解书明 (组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专访紫砂文化的传播者--解书明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岩波撰稿  蕴辉摄影)中国的紫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热爱紫砂文化,从事紫砂文化研究,以及制造五彩缤纷的紫砂工艺品的各层级人员,不计其数,各领风骚,洋洋大观,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为国内外使用者、观赏者、爱好者、收藏者带来无尽的精神和物质享受。


    紫砂制品无疑具有极大商业价值,但研究紫砂文化,需要静下心来,以虔诚的非功利的心态来面对。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则难以深入其间,更难得其主旨与精髓。天津有一位研究和传播紫砂文化的知名使者,收藏和养护紫砂制品的高手,痴迷者,退休机关处长解书明。






    解书明是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具有做事耐心持久,明确方向便一以贯之的良好风格。这样的禀赋,是他研究、传播紫砂文化的天然有利条件。他早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母校做教师,当了多年团委书记,发现和培养了历届的多名学生干部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些学生后来有的成为优秀局处科级干部,知名企业家、大学教授、中学教师及编辑记者作家,乃至世界级制作大师。而这些学生走上社会以后,也仍然不忘解老师的举荐提携培养之恩,像亲密朋友一样与他热络交往。最值得纪念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学校团委书记的解老师,组织了为期七天的夏令营活动,带领几十名学生骨干,骑自行车从天津赴北京参观学习。120公里的骑行,让同学们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砺。这样的举动在天津市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北京教育界的朋友也对解老师的这一举动高度赞许。他是把这种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意志力与集体主义精神的一种尝试。学生能够成才并做出成绩,是他最大的愿望。


    他早年的业余爱好是长跑,每天早上都穿着运动服和球鞋跑着去上班,下班也如此。无冬历夏,从不间断。直到后来调离学校,到教育局机关工作。这样的意志力,凡是认识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从一般干部做到处长,因工作深入扎实,走遍各个单位和部门,对所辖工作范围和自身业务十分熟稔,说起来如数家珍。在他指导下获得各种奖项的单位非常之多,大家也都记着他。平易近人的风格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让他朋友众多。但他的朋友更多的是文教界的君子之交。有成全别人,塑造人才的无私高尚的愿望,加之耐久的意志力,是他能够做成事情的有利条件。多年来,他在工作过的学校和机关,获得多项方方面面的奖励。但他做人做事低调,从不张扬,只把自己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在他从事紫砂壶的收藏,养护,研究以后,仍然坚持以往的风格,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待每一把优秀的紫砂壶作品,遂使得这些作品尽显紫砂文化的丰厚内涵与无穷魅力,得到诸多业内从事紫砂壶创作的艺术大师的高度赞许。










    退休以前,解书明已经开始收藏紫砂壶,并有了一定数量。他不是随意收藏,而是按照“不是精品不动心”的原则好中选优。不知不觉间,家里收藏的紫砂壶就有了几百把。退休后,继续加码,紫砂壶在不断增加。而他对紫砂文化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境界。作为紫砂文化的历史,曾经有过很多说法和记载,但解书明了解到,近年的考古发掘证明,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施工中发现的紫砂古窑遗址,才是迄今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久远的记载。这个遗址证实宜兴陶瓷的生产始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宜兴是个古老的县,始设县于两千年前的秦,而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在这里开创了原始陶瓷的生产制作活动。为此,解书明对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紫砂作品制作大师及代表人物,都有了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当代的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蒋蓉,这七老艺人;对当代实力派紫砂代表人物徐秀棠、徐汉棠、鲍志强、高海庚、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姚丹萍、曹安祥、倪顺生等身怀绝技的设计制作才俊,均有相当的了解。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弟的作品,都有收藏。而且,对紫砂的分类,紫砂的成分,紫砂作品的制作过程,以及什么叫“浴火变色”,什么叫“富贵土”,“紫砂泥的种类”,紫砂的各种“窑区”,紫砂的各种“制作工具”,哪些作品属于“传世紫砂名壶”,等等,无一没有涉猎。


    解书明收藏的紫砂壶作品,若按类型分,包括“大师作品专题”,“中国航天专题”,“北京奥运专题”,“中国古城专题”等多个专题。注意体现紫砂作品中的“书、画、刻、印、诗”五大特性,彰显“泥、型、功、款、工”五大体系。解书明在多年的收藏,研究,养护中体会到,通过对紫砂壶的养、用、藏、观赏,特别是亲自动手,可以很好地取得养眼,养心,养生,修身养性的功能和作用。而紫砂壶的材质和工艺制作的独特性,决定了紫砂壶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紫砂壶被确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在日常使用基础上生发的紫砂文化所派生的种种功能和作用,十分可贵。但目前还远远没有被人们意识到。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解书明郑重其事地进行了多年的紫砂壶养护。对于什么是养壶?怎样养壶?解书明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雅好,而养壶就是自己的雅好,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对象虽在于“壶”,但真正的主角仍然是“人”。“养壶即养性”,壶之为物,虽无情无感,但透过泡养摩娑的过程,改变紫砂壶原始的璞玉面貌,而以其器面的日渐温润和柔美的亚光回报主人对它的恩泽,这其实是一种人与紫砂壶的情感互动!“养壶”之所以称“养”,不称“灌壶”、“喂壶”、“浇壶”,而是每日里“洗刷刷,擦擦擦”,才正是其“怡情养性”的基本特质!茶之道旨在怡情养性,养壶之道莫不如此。解书明退休后的几年里,每天工作7—8个小时,循序渐进,不急不躁,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心无旁骛,专事养壶,修身怡情,于是,乐趣无穷。他给壶投入,壶对他回报。养出包浆的紫砂壶给他带来无尽的欢喜和快乐,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可能发生的身心疾病。很多人在退休的当口六神无主,心绪紊乱,影响到健康。而解书明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早已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上升到一个文化层面的新的境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人的根。沉浸在文化的研究与继承、弘扬之中,人就不会轻飘飘,就不会患得患失。根扎得越深,脚下站得就越稳。


    解书明在养壶方面体会多多。一般来讲,一壶不泡二茶,这是养壶的其中一项内容。是为“内修”。其目的在于做到“一壶一味”,“一壶一色”,使不同的紫砂壶焕发出不同的自身独有的光泽。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有些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水,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效果。而不间断的“洗刷刷,擦擦擦”属于外养。“内修”结合“外养”,方能养出玉润天泽的好壶。外养的要点就是一个“勤”字。要勤擦拭,勤摩挲。用于擦拭和摩挲的纸巾、毛巾、纱巾也很讲究,不能过于随意,要精挑细选合适的材料。泡茶时,壶的温度较高,壶壁上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此时要用细纱布擦拭氤氲的水汽,让茶锈顺热吸附于壶壁之中,久而久之,壶壁便见润滑。内养与外养紧密结合,紫砂壶便可经久使用,且因壶壁积聚茶锈,即使白水注入空壶,也会茶香氤氲,也能由此看出紫砂壶的品质,尤其能够看出外养与内养的质量来。






    解书明主张,养壶要有五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和细心,养壶不容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紫砂壶是有“灵性”的。一把好的紫砂壶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和汗水,同时凝聚着养壶人的心血与汗水。使用紫砂壶,是喜欢紫砂文化的初级阶段;收藏紫砂壶,是喜欢紫砂文化的中级阶段;养好紫砂壶,才是喜欢紫砂文化的高级阶段。他认为,人固有一死,作为真正喜欢紫砂文化的人,为弘扬和传播紫砂文化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而且,事关紫砂壶的故事还可以传播下去。他的最终目标,是“四个一”,即:正式出版一本研究和展示紫砂壶精品的画册,办一次精品紫砂壶展览,挑选一批精品紫砂壶捐献给国家,拍卖或出售一批具有商业价值的精品紫砂壶。对于养出包浆的精品紫砂壶,还是要进行收藏,以备日后之需。多年来,为传承紫砂文化,解书明多次到各大中学校和社区群团讲课,将此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在讲解紫砂文化的同时,讲解养壶与养生的密切关系。他现在是宜兴紫砂壶制作大师们的知音和好朋友,制作大师们每有展示或展销,都请他光临,并与他交流体会。而他养护过的紫砂壶,往往会被大师们摆在展区最显眼的地方。因为,养护过的紫砂壶更能显现紫砂文化的诱人魅力。






    在以往的日子里,他看到被他提携培养的学生不断进步,长成国家有用之才,他非常高兴;现在,看到自己养护过的紫砂壶得到原作大师的喜欢和珍爱,他非常欣慰。多年养成的风格特点,将引导解书明沿着深入研究、弘扬紫砂文化的道路,高歌猛进,一路向前!



------------------------------------


作者简介

岩波,原名李重远,津门中生代实力派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高级政工师,历任部队战士,机关处长,国家级大报特约记者,行业杂志副主编。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中短篇小说集《翡翠扳指》,长篇小说《我把青春献给你》《今夜辰星璀璨》《狼山》《成色》《地下交通站》《1943,黄金大争战》《古玩圈》《孔雀图》《暗战》《开锁》《鸽王》等,逾600万字。歌词《延安情》《握住母亲的手》分别获得全国大赛银奖,《天津民谣》获全国大赛金奖。小小说《健忘症》入选2011年“中国首届闪小说大赛优秀作品选”,入选“当代世界华文闪小说精品文库”。长篇小说《男上司与女上司》获“长江杯”现实文学季军奖。长篇小说《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入选2013《新浪中国》官场商战好书榜前5名。短篇小说《父与子》获贵州文学“2015年作家100强”。长篇小说《成色》、《地下交通站》、《离婚男人》、《今夜辰星璀璨》、《古玩圈》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有关论文获天津市理论征文二等奖;获21世纪中国改革发展论坛优秀奖;入选“新华文献”丛书《让历史告诉未来》。《父与子》和《风雨毛乌素》分别被天津作协和出版社推荐参评了2018年“鲁迅文学奖”。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