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痴红楼,墨韵水西——著名书画家王大成国画水西系列(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 李盟专访书画家王大成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李盟报道)《红楼梦》与水西庄,大观园与北运河!传奇文学与水墨艺术!古今连贯,时空纵横!
提起水西公园,许多津门人士无不怀念老“水西庄”,当然也会联想到清人曹雪芹《红楼梦》以及“大观园”。
水西公园以“古今交融、中西合璧”为构建原则,按照生态、大绿、自然、低碳、精致的设计理念,成为津门富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湿地公园。它汲取园林文化精粹,空间结构合理,水域面积广阔,花草茂盛,林木蓊郁,亭台轩榭,移步异景,廊桥屋舍掩映其中,规整中不乏野逸,人为景致又不失天然。园内设置藕香榭、屋南小筑、侯月舫、数帆台、舍北小筑、芳菲园、乾园、荷园、藤萝园、花影庵 、枕溪廊、来蝶亭等21个园中园。景点以新中式风格为基调,突出了“黑、白、灰”的优雅色调,“轻、雅、秀”的建筑体量和“情、神、趣”的园林意境,使公园成为生活与休闲,城市与郊野,人文与自然,文化历史与文学艺术完美诠释且相得益彰的足履佳处。
“水西公园”与“水西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追溯前因,“水西庄”乃清朝查氏家族历经三代,独具匠心,借靠津沽运河水系,建成私家园林,彼时曾人文荟萃,觥筹交错,吟诗颂词,盛极一时。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乾隆皇帝曾先后四次下榻于水西庄,并赐名"芥园"。清代曹雪芹因祖辈与查家世家之交,年少时曾寄住水西庄。据红学家研究,赏读《红楼梦》,发现大观园的面积与水西庄相近,大观园中轩馆名称许多溯源水西庄,如“栊翠庵”“藕香榭”“秋爽斋”等。
道光年后该园逐渐衰败,庚子之后被战火所毁,昔日楼台亭榭已荡然无存。而今,水西庄遗物唯有建设路天津自来水公司门前的一对石狮子。若水西庄真是红楼故地,当年万般繁华如今只残留一对石狮子,岂竟曹公竟一语成谶,令人唏嘘感叹!
此“水西”虽非彼“水西”,但津沽大地,人文情怀深厚,传统文化的艺术与建筑,诗词歌赋与古韵遗迹,此情此景依旧荡漾人心!
津门著名书画家王大成先生绘画生涯近五十载,天赋艺心,痴迷丹青,遍寻名师,溯古模今,静动调和,东西南北,数载足迹遍游神州大地,名山大川;泉瀑古树,溪流潺湲,历史遗迹,古村旧镇绘于纸上。长久以来心怀浩荡,眄风长歌,水墨浸润,绕指柔情,巨笔写意。
他早就开始关注“水西”充实而丰富的人文资料,近年来多次徜徉园中,观察写生,历经朝云暮雨,春花秋月,夏蝉冬雪;手抚每一棵小草,赏不同时令的花开,触摸朴拙沧桑的古石;观“荷园”菡萏亭亭,远望芦花摇曳如雪,“来蝶亭”静候仙子,“藕香榭”嗅闻清芬,“数帆台”先生除了大量速写,还用相机拍照,特别花重金购买“无人机”在不同季节和时段来园中取景拍摄,仿佛自己多了一双“千里眼”。把高科技与传统艺术完美结合。他掌握了大量创作素材,绘画灵感与激情如泉水奔流,他改换以往的创作视角,多从远观俯视的角度,给绘画定势,并以景点为点,以点连线,以线成面,东西南北,环绕水面,视角渺远独特,大处着眼,俯仰斟酌,细微角落,纤毫毕现,落笔惊雷,笔墨挥洒,展落于案,绘出几十幅作品。按照时空转换,以空间为轴,作品有:《枕溪廊》《碧海浮螺亭一角》《水西乾园小景》《数帆台》《水西藕香榭》《屋南小筑》《小水西》《舍北小筑》等。
以四季流转,时令更迭作品:绘春如《春二月》《春消息》《水西春色》《待佳人》《抚琴长啸》《诗酒趁年华》《偶听读书声》;咏夏如《楼台烟翠》《近圃》《楼台藏绿柳》《绿阴深处》《似曾相识》《园中园》;颂秋如《日出水西》《夕阳无限好》《水西小舟待人渡》等。
古人云“踏雪飞鸿迹缥缈”。壬寅冬季几场大雪纷至沓来,天地间琼花纷纷,素雪弥漫天际。他满怀诗情画意,冒雪前往水西:《雪满空庭》《日出水西》《雪中水西》《踏雪》《多梦季节》《待春阳》《瑞雪兆丰年》《北风吹雪花飘》等精品迭出。一幅幅笔墨清丽,气韵高古的画作,幽淡飘逸,超脱凡尘,雪映生命,灵光绰绰;溪流、亭台、屋舍、树木衰草皆被皑皑白雪覆盖,远处雪岸绵延,琼林碧玉;上下天光,皎然高映,远近高低,实虚错杂,空寂渺远,若隐若现,一片冬雪茫茫的悠远意境,有平和、澄净、幽深、空灵,即“人在冰壶玉鉴中”之感。
唐人司空曙诗云:“闭门空有雪,看竹永无人”,雪中有妙意,雪中有禅意,雪中有自然真意,唯有吐胸中之晦气,才能纳天地之精华;若无浩荡吞吐大荒之胸次,传统扎实笔墨之积淀,哪能有如此精神气度跃然纸上!
对于笔墨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是山水画家王大成先生的毕生追求!创作“水西”系列可以说是先生花甲之年后的又一次新的挑战和尝试!几乎废寝忘食,昼夜不分,沉思与实践结合。甚至完全抛弃以往一吐胸中块垒的大笔写意,如椽大笔挥洒的模式,八尺、丈二的大山水也暂且搁置。如果说原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今则在吟唱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水西系列是对景写生,国画创作要突出其“真实”“古意”与“雅趣”!自古国画的画风以“清”为“高”,要做到这一点,须有一颗清洁如明月之心与乾坤山水相印,“欲使清风传万古,须如明月印千江”。以明月之心,清静之魂,主观之眼,观客观之物;以客观之景纳入主观之心,主客互融,反复熔炼、涵咏、摄入、物化;以熟稔之物,融入笔墨纸张的宣泄。仿佛从巍峨高山大川走入清秀优雅的江南小桥流水,则须漫步轻盈,轻拂青绿,手拨繁花,穿廊过坊,柳暗花明;于案上则细笔勾勒,干湿两用,皴擦自如,淡墨渲染,设色淡雅,格调秀逸,笔法细缜,颇见功力!水西古今之景如在眼前,红楼梦续之物如梦如幻。
美景水西,书中红楼,笔墨山河!
李盟于壬寅仲春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