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烟四时,臻于妙境——记津门著名画家王群英
李盟专访花鸟画名家王群英
画缋之事乃摄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入画;撷花之香,鸟之鸣,士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成景。
津门画家王群英先生幼嗜丹青,跟随身为画家的舅父学画,从几岁白描《清明上河图》伊始,接受严格训练,童子功扎实,亦为其打开一扇艺术之门。他一心向艺,勤奋研磨,后考入天津工艺美院设计专业,毕业后从事美术与影视平面设计等工作。深厚的绘画基础与对国画的痴迷促使他追随众多名家学习花鸟画,早在上世纪的一九七七年,他开始先后跟随名家于复千、郭书仁两位恩师学画,传承精湛画艺。以后他常年如一日孜孜矻矻,苦心孤诣,锤炼出个人艺术修养,并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得到业界许多大家认可。
艺术是相通的。他将绘画与书法、篆刻、设计、诗词等多种门类相结合,笔墨传承古人,以六法为根基,追五代宋元绘画之古调,夺明清文人画之精髓,走出一条形神兼备,境界高格的小写意绘画之路。他的画作既有不脱离传统艺术的遗风古韵,又充溢着具有时代精神的审美意趣,如百花园中一簇清新淡雅的幽香奇葩,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群英恩师于复千教授
恩师郭书仁祝贺王群英个展圆满成功
一、意象之美:花鸟画以意象为载体,寄予画家之精神、意志、修养与品德。观其画作,他既不固守花鸟画已有模式,亦不追求“不似之似,逸笔草草”的大写意审美取向;更没有奇、斜、险、怪等冲击力强、夺人眼球的诡谲之作。他的写意花鸟在线条、造型等扎实的基础上,取材广泛,匠心独运,构图精巧,画面清新典雅,飘逸灵动,平中见奇,格调不凡。他不失工细写实之谨严,又以娴熟的写意笔墨和洒脱的艺术情怀,将点线面、黑白灰和色彩等结合,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诗意画面。所绘意象形神兼备,灵动脱俗,至臻真美,充溢着盎然的生气与生命的活力。
唯立万象于胸怀,则传千祀于毫端。他热爱自然四季,常年专注写生,对物象观察细腻,广博涉猎,捕捉美的意象,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入画。每一种入画之物皆“意”味深长!所谓“与梅同瘦,与竹同清,与柳同眠,与桃李同笑,居然花里神仙;与莺同声,与燕同语,与鹤同唳,与鹦鹉同言,如此话中知己。”斯人当如此吧。
对于永恒的“四君子”绘画素材,他更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笔墨风格,为此他应邀撰写《中国写意花鸟画教程——梅兰竹菊篇》一书,日日月月,呕心沥血,文字与图画配合,精益求精,出版后得到广泛好评。他绘兰之空谷幽香,竹之筛风弄月,菊之凌霜饮露,梅之剪雪裁冰。他说,画梅要“得精神”,画兰乃“闻清幽”,写竹需有“千年功”;对比三者,菊则有特殊价值:兰无枝,梅缺叶,竹无花,唯菊花独全,画之,形见笔,叶见墨,茎见线。菊花在花鸟画训练中起事半功倍之效果。无论其扛鼎之作亦或尺幅小品,皆有“四君子”精品力作。
唯明笔下意象之美,谙熟其人格象征,才能绘出其精神境界。其笔下花鸟,或雍容富丽,或清新雅逸,或冷冽隽永,或纤秾简古,或婉约天然……灵动鲜活而丰富的笔墨妙用,寄托着生命的哲思与智慧;更以驰骋自然意象之笔释放深厚的艺术情怀,在与艺术生命的无言对话中得以安顿灵魂。
应邀撰写《中国写意花鸟画教程——梅兰竹菊篇》一书
王群英作品欣赏
王群英作品欣赏
王群英致力弘扬中国花鸟画
王群英积极参加公益艺术大讲堂
二、意境之幽:清代画家方士庶云:“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绘画是造型艺术,更是造境艺术。“境界”乃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标准。
所谓,超以象外,境由心生。画者写生意——观天地之舞,听天籁之音,咏自然之诗。激情满怀,盘礴自在,面对一张空白的宣纸,紧握表达心灵之笔,畅游思绪,蹈空揖影,抟虚成实,绘出心中的物态灵性。他画梅香鹤影,芦汀苇滩,风鸳雪雁,劲松伟岸,也画高山流水,清荷向日,空谷幽兰……画面繁而不乱,简而不疏;枝干欹斜有致,疏密得当;花与鸟相得益彰,动静相宜,摇曳生姿,无不充溢着盎然诗意和清幽意境。
在创作中,他注意画面色彩的浓淡、构图的虚实、背景的层次、角色的主次、平衡与开合;或勾勒、或没骨,或水墨、或设色;或泼墨淋漓,或惜墨如金;或皴擦勾点,或大面渲染;或工细写实,或畅然写意。形式不拘一格,以多元的绘画语言充分诠释。他说,创作一幅作品似演奏一曲动听的音乐、一场戏剧的演出,一座建筑的落成,有抑扬顿挫之旋律,有充沛的感情与节奏,有起承转合之结构……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春花秋月,笔墨烟云,四时花鸟在他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赞春如:《清香满枝》《梦笔生花》《桃李得日》等;咏夏如:《映日荷花》《南国印象》《清风亦香》《芳姿振翅》等;写秋如:《泛水约风》《幽香倩影》《倚风含露》;绘冬如:《梅香鹊鸣》《凝神淡妆》《玉面婵娟》等等,每一幅色彩淡雅,恬淡平和,娴静雅逸,清香扑面的画面,气象神采之生动,笔墨形质之隽永,无不昭示着画境之唯美,境界之高格以及和谐盎然的自然生态空间。绘画已成为其陶淑心性之具。正如其师母于复千夫人所评价:“清新雅逸,空灵闲远,不落凡俗。不求一笔一划之工,但求笔墨神采之逸趣。”
三、意态之合:自古画家以笔墨追形摹意,是以自身生命之意与大千世界,天地自然之意相映发,以山川草木鸟兽之意,寄托自身生命的宇宙观。花鸟画是民族文化亘古流转背景下的独特艺术,先生秉承传统,化古为新,不失儒家中和之姿,兼具道家冲和之态。他始终怀一颗无比诚挚之心,以此凝神运笔作画,则自然渐入佳境。
王群英先生“田园斋”画室,位于城南。窗外,数干修竹青翠挺立,与周围花树参差错落,如歌如诗又如画。他爱竹,养竹、赏竹,画竹……竹,君子也,其根固,其性直,其心空,其节贞,乃似贤士,亦若知音,何可一日无此君!他画竹作品如《君子志》《竹翠相约》《四君子》等。似与古人王子猷,苏东坡、文与可、柯九思和郑板桥等前人遥遥千载相契于艺。于此超然物外,脱落凡尘,得似闲非闲的诗意栖居。他几十年如一日,不戚戚于平淡,不汲汲于名利,怀一颗赤子之心,孤身面壁,畅游国画艺术境界。于一呼一吸,一吞一吐,一收纳一表达之间,把握艺术规律,探索艺术真谛。绘画让生命更饱满,人生更丰盈,绘画让自我表达而至艺术的更高境界。
画如其人!先生为人踏实诚恳,重情重义,谦和低调,如一株劲竹,沉稳儒雅,气质平和,却有一股潜藏的韧劲,向上的冲劲。他注重民族绘画艺术脉络传承,沿袭前辈,泽被后学。周围一众跟随其学画者,他于绘画教学上一丝不苟,严爱有加,谆谆教诲,孜孜不倦。
艺无止境,勤能补拙。日日伴画如伴君,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绘画,研究绘画,且不懈追求更广阔的绘画艺术空间。上下纵横,俯仰古今,他善于反思,坚持实践、创新,突破自己:把山水画的大场景,以及构图法试用于花鸟画中,加深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他不但求诸画面色彩和谐平衡,还大胆采用撞色、冷暖色调,水墨配合;他常自题诗于画作,为每一幅花鸟增添一抹诗意和亮色……
甲子年春,王群英先生写意花鸟画《雅供清赏》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清供图”自古以来乃文人雅士喜闻乐见之作。这幅在以牡丹、梅花为主角,迎春、水仙、佛手辅之的水墨清供图上,他自题诗,“一夜春风万木苏,远看春草近却无。摄取春色引毫颖,吾用意韵作华图。”画家把内心的艺术灵思与多年积累的画技画艺充分发挥,诗画合璧,古雅芬芳,可谓别出心裁,别具一格。这幅清供图不仅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增添一抹独特的亮色,也为平安繁荣伟大祖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献上一份虔诚的礼物。
恩师著名画家郭书仁赏评作品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李毅峰赏评王群英展品
天津美院院长贾广健赏评作品
王群英入展作品《雅供清赏》
艺术的境界自有其深度、高度和广度,它是无穷尽的。“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王群英先生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会走向更高深的完美境界。
点击链接 继续欣赏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