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记著名漫画家李殿光 (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李盟专访、马长利摄影)甲辰秋日,在鼓楼东街的文学艺术网制作中心偶然遇到著名漫画家李殿光先生,其实认识先生已经好几年,在画展、在他的工作室,或来去匆匆,或忙忙碌碌。这次决定采访他,却又是他眼疾较重,等待手术之时。机会难得,到家里座谈,其爽朗而健谈,乐观而热情,敏捷而睿智,诙谐而幽默的艺术家风范,显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谈起漫画创作,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欢声笑语间,时光流逝,意犹未尽,诉诸笔端,已尽钦佩之情。
如果追溯鲁迅先生首译的“漫画”一词的起始,我国漫画历史只不过百年之久;漫画鼻祖当推现代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其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清新画风开一代先河。漫画是以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简练的笔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便于创作。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除了西画的素描、透视与造型等打基础,当然漫画的行成更离不开我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之浸染与传承。造字之初的象形文字,汉朝的壁画,晋、隋和唐代等夸张变形的人物画;五代十国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梁楷《泼墨仙人图》;宋末元初遗民画家龚开画的《中山出游图》《钟馗嫁妹》;明代陈洪绶比例失调的变形人物;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八大山人的翻白眼的鱼、小鸡、小鸟、鹌鹑、猫咪等都是使得“漫画”画种行成的良好积淀。
相对于有人评价鲁迅先生书写文字之笔像匕首、像投枪,那漫画之笔的讽刺与针砭之尖锐风格要相对温和与谐趣很多。它更像一味药、一杯咖啡、一盅酒、一味调料……或苦涩中药到病除,或芬芳中耐人寻味,或辛辣中血脉偾张,或平淡中沁人心脾……试想,缺少了它,人生该是多么乏味与平淡。
李殿光先生的漫画不同于日本的浮世绘与卡通、动漫,也不是让-雅克.桑贝笔下浪漫唯美的“一点法国”,更不同于豪放夸张的欧美“超人”漫画系列,他是紧紧扎根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沃土的百态人生画面。
一、初出茅庐 光彩夺目
生来瘦小却睿智聪名的李殿光先生在刚上中学时,就为自己规划了未来人生之路,即从事绘画。也许坚定的绘画理想使得那一份潜在的艺术细胞被激发,从那时起就开始自学画画。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他省吃俭用,把父母所给买早点的钱点点滴滴积攒下来,买来小人书、《芥子园画谱》等来临摹,当老师把他的绘画作品放在橱窗展示,这给予他极大的鼓舞与信心。最难忘的是,在天津少年宫获得优秀奖的处女作竟然是以家里被面上的工笔猫为蓝本临摹出来的。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天津美术学院,但因“成分太高”而未能如愿。坎坷的求学之路并没让他气馁,他以高昂的斗志,勤奋的学习等待时机到来,七十年代末就有两幅漫画作品经过层层选拔在和平文化宫展出。
八十年代初,先生有幸成为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连环画创作班的学员,遇到著名画家、美院教授郑庆衡带班,还有白庚延、杨德树两位老师负责代课,且一学就是三年,为以后的漫画创作打下良好基础。他牢记郑老师教诲:学画不能“知足常乐”,应该“知足知不足”。后又拜漫画名家段纪夫先生为师。在几十年的学画道路上,他私淑中外众多绘画大家,遨游艺术海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靠刻苦勤奋与聪慧天赋,在美术方面有独特悟性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后因绘画成绩出色,被聘为《城市人》《慈善》杂志兼职编辑;所画《解梦》 《冬至吃饺子的传说》等30多套连环画入选春蕾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曾经获得国家级大奖的《故事大王》丛书;1981年至今先后在《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工人日报》 《天津日报》 《今晚报》 《中国漫画》 《喜剧世界》 《中老年时报》等全国20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5000余幅漫画作品,其中有近百幅作品在国内外漫画大赛和全国美术展中或国际大赛上获奖,众多作品被中外名家和美术馆收藏,个人简历入典《世界名人录》;在第三届天津市职工艺术家评选活动中荣获“天津市职工艺术家”称号,后又获得艺术终身成就奖,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18年2月当选为天津美协漫画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任《漫画报》主编。
“电光”是先生的笔名, 既是以名字谐音而来,当然也寄托着一份谦虚,一份渴望,一种理想信念。如一束不起眼的“电光”照亮一方空间,一片天地,殊不知,他的漫画作品广受好评,它的光和热早已经照进千家万户,甚至远射海内外。
漫漫征途,他肯付出,花辛苦,爱琢磨:画面为何如此有冲击力?线条为何这么生动?构图为何这么新颖?色彩为何如此迷人?点子为何这样新奇?题材为何这么神妙?情感为何可以流露?观点从哪里切入?布局为何这么奇特?为什么这张图能打动人心?为何这张图让人激动或沉思?为何这组图有音乐的旋律?为什么这张图能看到作者的内心情怀与感伤……
二、 “小画种”成就“大画家”
“其实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生活越需要幽默。”先生如是说,“时代在变迁,世界荒谬又有趣,每一天都不会真正的重复。什么事都会发生,世界才能真实地存在下去。”
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种他样样拿手,在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腾飞之际,许多人舍弃漫画“小画种”,而奔向其他熠熠闪光的大画作时,他坚守自己的初衷,不断创作民众喜闻乐见的漫画,且坚持四十几年,从不放弃,他走在一条曲径通幽的艺术之路上,终究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思别人不能思,想别人不敢想,画别人没有画,说别人不能说的“画”。大胆的设想,奇妙的构思,简洁的画面,充盈的内容,表现社会,针砭时弊,歌颂真善美,摒除假恶丑,不是离奇怪诞也不是嬉笑怒骂;他要去芜存菁,宣传与表现。漫画作品是一扇包罗万象的艺术窗口,也是一扇深刻的哲思之门。他说,画卡通画相对更容易,但要是画漫画可就有些难了。幽默是很高水准的一门艺术,一个漫画家需要阅历、经验、见识,也需要技巧、品位和格调,才能淋漓尽致地画出人生,画出幽默。要有充分的创造力,艺术的表现力,睿智的哲思,思想的深度,社会的广度。漫画是要欣赏艺术,输送欢乐,关注当下,启迪深思。
先生对于报纸称其为漫画“大师”,则调侃自己是“大师傅”,像能做南北大菜的厨房大师傅一样,把多种文化元素归类、提炼,用艺术的手法将司空见惯的事物,经过联想、概括、夸张、变形,再精雕细刻,才能创作出拼盘。漫画家是杂学家,要出作品,一旦作品发表于报刊上以飨读者,一个“食”,一个“飨”字更能体现出最根本的乡土气来。”其实世人哪能离得开漫画这种滋味独特鲜美的精神食粮呢!
我问先生,如此高产的绘画,有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有啊?”“那怎么办?“也要画,不停笔,画不出漫画,就画人物肖像。”那也是锻炼和考验人的时候,因此也画出一批身边的家人、朋友的肖像,更画出一批演艺界明星画像,例如: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喜剧表演艺术家陈佩斯、表演艺术家李琦、演员刘蓓、排球教练郎平等等,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其中《漫画陈佩斯》还获得国内大奖。
有艺术家说,创作是一条很长的河流,要流过很多地方。有时湍急,有时平缓,有时蜿蜒,有时笔直;有时澎湃,有时枯竭;有时风和日丽,有时狂风暴雨……但任何状态都可能产生美丽奇特而惊人的风景。重点是这条创作的河流要一直慢慢流,慢慢汇集,慢慢吸纳所有美好。
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鼻之所嗅,心里所思,皆与众不同。吃饭,运动,开会、走路,玩耍、跳绳、下棋等生活点滴皆是创作源泉。他画和谐共生的生活画面,如老少乐;画活力动感的运动画面,如奥运系列;画温馨的生活场景,如读书系列;画抗疫系列,酒文化系列,环保系列……不计其数。
近几年创作的《老少乐》系列作品,朴实可亲,这是生活中一份浓厚的情意、情致、情趣的集结和牵引,是自自然然的一首首抒情乐曲,是具有民谣风韵的诗意与画情。这是艺术的返璞归真,他以国画为体系:技巧和墨韵,又从西画体系得透视造型,回到国画的写意的美学,是一次华丽的转身与突破,是顺其自然的寻根和回归,从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厚重根基汲取丰富的创作的养分。他的意象美学是以意求实,来自生活的实与文学创作的虚相结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是以故事性强的艺术加工,散发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他手中的笔像一把能过滤的刷子净化筛选,涤荡人间污泥浊水,也如一股源源不断的山中清泉涤荡一切尘埃潺潺流淌,永无止境。
他创作选取内容不一定高大上,调色也未必追求浓墨重彩,更无需用高度的审美去定义,可是仿佛有一把无形的尺子在衡量人间冷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世俗的万象百态,那是一种严肃的审美定义与感情升华,是让一些人灵魂的战栗或忏悔的良药;像一把手术刀在为表面干净的皮肤解剖有害的病毒;他不断突破自己,升华自己,审视自我,反省自己。
他的众多漫画作品获得国际大奖,大家都为其作品“新、奇、巧、妙”的金点子拍手叫绝,赞叹不已。
三、尺寸天地,百味人生
真正的艺术家更热爱生活,爱好一切事物,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服从灵感,尊从打动自己的一切行动,对灵感瞬间捕捉与推理,让每一个独特的瞬间呈现出一个独特的符号或画面,被许多人无视或忽视的画面定格为永恒,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或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未成形的思想或哲理。
他是周围同事和朋友眼里的“多面手”“大能人”,他曾身兼数职,搞影视策划、美工;慈善事业、画展、大赛、教课等。国庆庆典“大地走红”等创意广告和策化的多部作品获得大奖;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知道有尽责任的乐趣,他甚至调侃自己为“实用美术家”。
从和平区二十几届“十佳公仆”评选,他届届参与策划及布展。“国庆节”“月季花节”、“志愿者标兵”、“和平区招商会”、“读书节”和“科技周”“春交会”等活动都有他的身影。他是设计、策划、美工等,靠他的智慧和勤奋,完成一个个重要活动的美术设计和指导,且获得斐然的成绩。
他曾成功策划举办40多届全国性大赛,如:慈善漫画大赛,和平杯系列全国连环画大赛,读书漫画大赛、廉洁漫画展,硬笔书法大赛以及全国科普漫画大赛、银锄杯漫画大赛等,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现主攻《老少乐》 《老来乐》 《老小孩》水墨漫画创作,涉及到运动(奥运)、十二生肖图、成语新说、众志成城、攻坚抗疫;环境保护;文明礼节;人物漫像等多个主题艺术。
他组织的读书漫画大赛吸引众多参赛者,全国一些著名漫画大师都给予了他很大支持,纷纷寄来自己的力作和佳作,如:华君武、方成、英韬、李滨声、徐鹏飞、段纪夫等。另外,还收到了来自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7件参赛作品,活动产生了国际影响力。
访谈期间,发现李殿光先生身边有一个勤劳贤惠,无微不至照顾和无私付出的贤内助,由夫人收拾打理的整洁客厅玻璃柜里,摆放着不计其数的奖杯像一座座路标见证着他的成长;一摞摞获奖证书像一颗颗星星在他历史的天空闪烁光芒。
多年来他还坚持为大中小学、幼儿园、老年大学教课,并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甚至融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哲学等知识。比如,漫画涉及到最难画的就是人物,他却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大家接受。例如人物画练习,运用画圆的方式:画六个圆,再从发型、五官等辨别区分出男孩儿、女孩儿、中年男子、中年女子、老年男子、老年女子,人物形象立刻栩栩如生;画四个圆,从人物情感表情,喜怒哀乐四类表情则漫画人物鲜明凸显;画两个圆,如何一二笔点染,则男女身份立刻明晓。画人像,涉及到几何学以及线条的练习。在此基础上再以脸型不同画人物,以汉字归纳出九种脸型:田、甲、由、申、日、曰、国、回、目。画人物的笑又分为:微笑、苦笑、讥笑、大笑、哂笑、冷笑、匿笑、耻笑、嗤笑、讪笑等等。
他以一目了然,简洁明快的教学方式老少皆宜,深入浅出,广受欢迎。他那充分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造型能力无不让人佩服。他为漫画事业培养大批后备人才。他是“春晖文艺志愿者团队”的一名成员,做慈善、献爱心,弘扬社会正能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有漫画家的机敏和修养,为自己作打油诗自己“生来眼睛小,少看无烦恼,平和修雅性,皓首不言老。”其实他有长者的敦厚,中年的沉着,却未脱少年的机敏和儿童的稚气,他始终关注当下,放眼时代,为他人奉献艺术精品。
作家贾平凹曾说:“我明白艺术的各个门类是相通的,却又是独立的,言之不尽而歌,歌之不尽则舞,舞之不尽则写,写之不尽则只有画了。”他不是无病呻吟地制造视觉景观,吸引眼球的哗众取宠,而是要给读者打造宜品宜读的精神盛宴。一个人的某种艺术语境能够达到别开生面时,表现技术虽是重要的,又不是最重要的了,但是先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只要有灵感,不管是绘画技术,还是造型等方面一定精益求精,要更上一层楼。
昔者云:“才人之画,品高而度远;诗人之画,风雅而神韵;奇人之画,超迈而味苦”
先生因为较重的眼疾,多少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时间上的紧迫感,他希望自己能画出更多漫画作品以飨读者,更希望把自己的《老少乐》与运动类等题材漫画作品继续结集出版。
夫人协助李殿光 创作
李盟欣赏李殿光 作品
马长利、李殿光 、李盟专访留念
几点星辰,一窗灯火,尘世的清苦与荣华皆被关在门外,只是为了让身处繁喧的众生,有一个可以和心灵对话的良伴,默默耕耘中,绘画成了知己。
期待着先生身体早日康复,创作更多精品力作,那赏之怡然,回味则报之以会心微笑的漫画作品。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