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艺术 >

非遗传承——汇蚨源 绣在布上的百年技艺(图)

    传承谱系

    第一代 白刘氏 生卒年不详

    第二代 穆白氏 1877年—1962年

    第三代 穆成春 1907年—1998年

    第四代 马玉贞 1955年—今

    第五代 张 旭 1980年—今

    “我从小是跟我奶奶长大的,手艺也是跟我奶奶学的。”汇蚨源第四代传人马玉贞说自己的刺绣生涯可以一直追溯到近60年前她年仅5岁的时候,“那时候,我奶奶就给我个针线,让我‘做活’。”

    马玉贞的奶奶穆成春是汇蚨源的第三代传人,“创始人是我奶奶的外祖母,自清朝咸丰三年(1853)传承至今,已经有近170年的历史了。”经过外祖母和母亲及舅母两代人的传承,到穆成春这一代时,汇蚨源刺绣的技艺已经融合了南方的刺绣针法以及京鲁两大绣种的技巧,如缎面绣、平绣、打籽绣、盘金绣、套色绣、胖绣、包掖绣。绣线以真丝、棉制绣线、金线、银线、依线、孔雀羽线为主。

    每一件作品,无论大小,都要经过绘、描、绣、钉、盘、攒等几道工序,一点都不能马虎,而每画一笔,每绣一针,也都颇有讲究。马玉贞不仅完整地继承了家族的全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还在原有平面贴绣的制作方法上创出更具有表现力、立体感的布雕绣。

    “我父母都是从事工艺美术专业的。”从小耳濡目染,马玉贞对于各式图样和技艺早已烂熟于心,为了让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她采用拼缝的方法,将各色丝绸先制成花卉、动物、瓜果等具体形态,再用棉花等物填充装实,做出来的成品栩栩如生。

    作为汇蚨源的第五代,马玉贞的女儿张旭则更多地承担了创新的工作。“传统技艺不能丢,但是在表现形式上,会有所不同。”近期,张旭开发了一套“蝶恋花”装饰品,“将盘扣、工笔画、刺绣及布艺四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同时,张旭还表示,目前,正在为明年建国70周年的大庆准备一个作品,“希望为祖国献礼”。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