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报道 >

崔锦“人物天津”——何启君同志捐献文物(图)

  我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工作时,接待过不少捐献文物的人。1982年初,接收何启君同志捐献的文物时,更是令我感怀万千。

  何启君同志(1919—1998)是河北省沧县人。1936年在河北省沧州第三中学学习,同年入党,1937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起先后任天津教育局副局长、局长,为天津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60年他调任体委宣传司司长,与张彩珍、吴重远等同志被誉为国家体委的智囊和笔杆。著有《青年团的初建》《青年团重建史料集萃》等,是一位为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此外,他还整理了由顾颉刚口述的《中国史学入门》。

  何启君同志业余热爱文物,多年来耗费大量心血和财力搜集文物。他收藏文物不是为了个人占有,而是为了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准备全部捐献给国家。“文革”期间,何启君同志收藏的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书画受潮变霉,他又访问裱画高手重新装裱,再次抢救了这些宝贵文物。1982年6月,他将自己收藏的文物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何启君同志捐献的文物可分为书画、瓷器和工艺品三部分。字画部分有王武、伊秉绶、姚鼐、郑板桥、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萧谦中等名家的作品,其中郑板桥《竹石幽兰图》轴是件大尺幅之作,高175厘米、宽109厘米,画修竹兰草和巨石,画作的右上角题诗一首:“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郑板桥在七十岁时还能创作出这么大幅的作品十分难得。杨大章《江行新雪图》轴描绘的是渔民们雪天还在江上打鱼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杨大章是乾隆年间的宫廷画家,画面上还有乾隆、嘉庆御览之章,说明此图是从清宫里流传出来的,亦十分珍贵。

  何启君同志捐献的工艺品中,以一件牙雕花卉草虫扇骨最为精巧,扇面是汤定之画的,此扇骨运用圆雕、高浮雕的技法,把草虫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可谓是件巧夺天工的不朽之作了。总之,何启君同志捐献的文物,是研究历史、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

  何启君同志从家搬运这些文物时流露出一种荣誉感,也有一些恋恋不舍之情,因这些文物毕竟陪他走过了大半辈子。我悄悄看在眼里,最后搬一件盛画轴的大卷筒时,我说:“我们的车装不下这大件文物了,您留下吧!”他说:“那好,等你们下次来拿。”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