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年有余》穿越时空的描绘(图)
姜晓龙 摄影
一幅画,大家都知道的画,名为《连年有余》的画,已有了穿越时空的公众印象,它是一个画种的代表,这个画种便是独具风采的、天津名片之一的杨柳青年画。
《连年有余》,一个盼望过上富裕生活的人类愿景,借用了莲花、金鱼和旺盛生命的娃娃,来启发人们的联想。谐音颂吉,这是汉语独特的民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画上的娃娃,十分可爱,其面孔饰粉涂朱,依样戏剧闺门旦角的脸妆。莲花莲蓬,花与果实并存。金鱼凸起的眼睛,舒展的鱼尾,生机盎然,极尽美化。超真实,富理想,别具一种格调。
杨柳青年画独特的根本,在于它宗属中国画迥异于西洋画的表现方法──墨线勾勒。物体形象均用线条表现,即使是没有色彩的白描,也能造型有余。色彩只不过是线条勾勒形象的补充和加强。在《连年有余》中,娃娃、金鱼、莲花,人物的五官、金鱼的尾筋、荷叶的叶脉,无不是用线条勾出。讲求线条勾勒的绘画,是缘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和书画工具的特质而造就。
周汝昌先生曾论述说,中国毛笔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项极了不起的创造。他说,如对毛笔的特点不明,意义不晓,用法不讲,是产生不出够品格的书法与绘画的。用毛笔这种“柔翰”来书写,生出了一种奇妙的笔触或线条的变化,由此方有“八法”的书法原理。
古人论画最讲笔法。北齐人曹仲达,工画梵像,笔体稠叠,衣服紧窄。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举。后人称之“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明代人汪砢玉论说,单单衣纹描法,就有十八种之多。即: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橛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等。
有了这些规定技法,还要讲求“灵秀韶韵之致”。所谓灵秀韶韵,即是说,绘画的线条,要呈现出书法用笔的书写味道来。
书画同起于象形文字,传其意,故有书,见其形,故有画,因而有了“书画同源”之说。用墨线构成的书法文字和墨线勾勒的人物景物,同是心灵驾驭毛笔形成的万千变化。人们评价国画和书法的标的,因而也殊途同归。例如,元代人赫经,称赞李斯《泰山刻石》的笔画:“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今人评论王献之的《中秋帖》:“线条牵连,潇洒飘逸,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评颜真卿字体:“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而说到画,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人物轮廓以铁线描为主,胡须、衣纹等处的线条细致、挺拔。”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间有方笔顿挫,工整精细。人物衣纹刻画严整简练,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你看,书法的瘦劲、飘逸,不就是绘画的挺拔劲秀,流转自如吗?可见,书和画的笔触,均不出乎毛笔墨线的美学。
今天的水墨人物画,由于受素描效果的影响,趋于光照色调透视的注重,很少见到以线条勾勒之美呈现的作品了。从普遍的角度看,水墨画法的进步,已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因而可以说,杨柳青年画的存在,就是对中国特色、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
《芥子园画传》里有一段赵孟頫的画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恒生,岂可观也?”他感叹的仍是对传统书画优长的漠视。在杨柳青年画面前,我们对特异独出的古画之美的亏欠有了补偿,这是杨柳青年画的莫大功绩。
杨柳青年画,还长于以绘画图解民俗,包括图解年节,图解生活场景,图解人的愿景,图解曾经的器具、服饰,图解历史故事,图解戏剧场面和人物,不啻为一种图画资料,画中描绘的时空,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感到新鲜有趣。图解年节,有不同版本的《大过新年》,展示家族团聚,祥和欢乐。图解生活场景,有《十美放风筝》《琴棋书画》《耿直全图》等。图解愿景,几乎所有的题材,都是祝福颂吉的,如《金玉满堂》《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平安富贵》,等等。图解器具服饰,有门神的盔甲、灯仗,有仕女、童子的装束等,都式样繁复,且极尽精细、华丽。图解历史故事,《孟母断机》《文王爱莲》《文姬归汉》等都是。戏剧场面和人物的题材形成系列,舞台上演的,画幅无所不有。而且其所勾画的人物形态,夸张了形体的动作力度,展示另类神采。这一切都显现了年画民间艺人独特的塑造智慧。
于画中加入文字,以文解画,也是杨柳青年画的一个长处。这是继承了中国画有题跋的传统。如《赵州桥》一画,题写道:“赵州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推车轧道沟。”《同庆丰年》,画的是一户农家打场秋收的场面。题写诗句说:“年谷丰穰万宝成,筑场纳稼积如京,廻思望杏瞻蒲日,多少辛勤感倍生。”京,就是高堆。望杏瞻蒲,就是杏花一开,菖蒲一生,就开始春耕春种,望瞻二字,说出农民不失农时的辛勤。这一题,就深沉了图画的思想。还有如《代唱三国叹十声》,把所叹的内容都一一写在画上,文图并茂,大约是受了旧连环画的影响。
杨柳青年画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画面蓬满,不留飞白,不管是人物全身,还是背景衬托,画家极力铺陈,遍体纹饰图案,给人无以复加的丰满之感。即便无需背景的画,也要印于彩纸。繁华、富丽、热烈,绝无疏淡贫乏,就因为这画是参加人间过年的,它是年画呀!
杨柳青,因为有了年画,便异彩纷呈。天津有了杨柳青,便有了一处精彩的空间。这精彩,是我们天津人的骄傲。
(天津日报 刘景周)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