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意新声——葵瓶清供图 (图)
瓷瓶釉上葵花老,瓶内葵花开正好。车马喧声烟尘杳,紫壶香茗待客早。
——题《葵瓶清供图》
这张拓片实在一般,就是把家藏的一块古砖图案,平摆浮搁地拓到纸上。这就把难题交给配画者了。
刘燕萍确实是一个工笔花卉的高手,她的配画题材、画面安排乃至细节设计,都颇具匠心。先说选用题材,她不画常见的牡丹玫瑰之类以艳丽著称的名花,也不画幽兰寒梅之类以清雅高冷为标榜的奇卉,却选中了民间常见而画中罕见的向日葵,这本身就显现出燕萍的独具慧眼。再说画面安排,她把古砖拓片平稳地安置在一个精心绘制的台案上,左置瓷瓶,右摆茶壶,使画面整体上显得安妥稳定,先占据了一个和谐之美。三说细节设计,她的一丛葵花,一共是四朵,画得灵动而鲜活。再凝神留意赏读,却发现那瓷瓶上的青花图案,其实也是一簇葵花——这实在是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我们惯常所见的青花瓷器,从古至今,绝少将葵花入瓷,或许是因为这种植物太普通了,就跟五谷杂粮同属一类,绝少文人的清雅意趣,也不具备深邃的美学意义,青花瓷器,画它做甚?然而燕萍却不嫌弃这种寻常作物,非但不嫌弃,还精心地将其“移植”到一向被视为高雅陈设的青花瓶上,恰好与瓶内所插的那些俏丽怡人的明艳葵花成为伴侣,画家对这一细节的超逸脱俗的设计,令人叹服。还有那个紫砂茶壶和茶盏上,那一圈精致的动物纹饰,一笔不苟地勾填出来,看似平淡无奇,既不突兀,又不违和,实则具有画龙点睛之功用,一下子就把这个茶壶拥有者的文化品位,委婉地展现出来。这样的精细巧思,不啻是燕萍工笔画的一个突出特色。
相形之下,我的题画诗就如那张拓片一样,太一般了。其实,我的着意点只在后面两句,想用诗句把拓片上的图案与画面略加勾连,在反差中拉开画与拓的时空距离。至于能否达到我所期望的这个效果,还真不好说!
(今晚报 侯 军 文 李 瑾 拓 刘燕萍 绘)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