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报道 >

找寻文学世界里的母亲

——作家肖克凡谈新作《妈妈为什么要讲故事》


记者 仇宇浩


  继荣获2021年度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妈妈不告诉我》之后,作家肖克凡的新中篇小说《妈妈为什么要讲故事》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妈妈不告诉我》以考证的方式追溯母亲一代人的生平,通过现实与历史两条线索交织,在往事中打捞珍贵持久的理想之光,向为后人谋幸福而不懈奋斗的无名前辈致敬,礼赞革命志士献身理想、舍身成仁的精神风骨与崇高品质。


  《妈妈为什么要讲故事》则是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来描绘执着的母爱。涂志秀是杂技团魔术演员,她对人生理想、信念的执着体现在每晚给孩子讲故事的“文学创作时间”。因不满意小人书的故事,她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对《魔术大王历险记》进行二度创作,给孩子讲仁人志士的故事,希望孩子懂得世间大道理。

  两部小说里的妈妈都很执着,执着于人生理想,执着于人生信念,执着于不愿更改的人生选择。肖克凡也很执着:“我努力塑造涂志秀外表高冷、内心炽热的母亲形象。无论这位母亲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我都会如此执着,不改初衷。”


  肖克凡以写工厂生活、市民生活和展现老天津魅力而享誉文坛。母亲题材,对自幼家庭变故而缺乏母爱的他来说,是个全新的创作领域。他从小没有跟母亲长久生活的经历,“从记事起仅有几年时光吧。记得母亲送给我唯一的礼物是一对竹板,在百货大楼文体用品柜台花5块钱买的。我用这对竹板学会说快板书,也基本克服了口吃。后来再也没有跟母亲共同生活,因为她有了自己的家庭。”


  2019年母亲去世,触发了肖克凡对母亲的想念,“我是在她老人家去世的转年开始写《妈妈不告诉我》的,而且用了第一人称‘我’。这部小说里确有先慈青年时代的影子,只是故事情节恰恰相反。”


  “孩子无法自主选择母亲,但是文学可以,文学可以创造与现实生活平行存在的虚构世界。就这样,‘我和我的母亲’在文学虚构的世界里,竟然越发显得真实起来,这印证了文学不可替代的魔力。如今我年过花甲反而要创作母亲形象,这样我便有了属于自己的母亲,这就是文学赐我的福祉——让我得以在小说世界里跟她共同生活,彼此增进了解。”肖克凡说,通过创作这两部中篇小说,他在文学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母亲,这种体验可能比写实更加深刻。


  他似乎重新找回了少年的心境,只要“妈妈”存在,他就能以童心看待世界,“文学小孩”也对探索人物的复杂命运和幽微的内心世界更加感兴趣。对于早年母亲角色长期缺位,他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了迟到的谅解和释然,小说中的妈妈角色不仅具有真实性,同时也成为具有启示意义的艺术形象。


  肖克凡擅长以大量准确的细节、人物行为和人物言语,描绘细腻而逼真的时代画卷。他表示,文学写作就是从真实到虚假,再从虚假到真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作家精神化的过程。”他将作家的写作资源归纳为“往事”,文学意义上的“往事”由作家的真实人生经历与间接的或虚构的人生经历在内心深处融合并经时光打磨、发酵而成,“文学写作就是让‘物理时间’遵循‘文学时间’,将‘往事’投映于社会生活大屏幕,于是‘往事’成为‘现实’。只有这样,写作者才有可能进入更为自由广阔的写作天地。”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