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龚望纪念馆隆重举办“龚望三古传薪篆刻展”(组图)

嘉宾合影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为纪念一代宗师龚望先生逝世17周年,“龚望三古传薪篆刻展”于16日上午在位于天津西沽公园内的“龚望纪念馆”隆重开幕,同时召开专题研讨会。智如法师、曹柏崑、姜维群等知名人士、书画爱好者和龚望先生的亲属、弟子、再传弟子200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和研讨会。

龚望先生弟子、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张福义先生主持研讨会。

天津大悲院方丈智如法师发言,盛赞龚望先生对民族文化的贡献。

贾光辉发言,介绍了老师唐石父先生和龚望先生冒着严寒一起赴宁河考古的过程。

著名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姜维群先生发言。

龚望先生弟子、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赵光先生发言。

龚望先生再传弟子杨子沄先生发言。

龚望先生再传弟子高川先生发言。

著名画家张佩钢先生向龚望先生亲属赠送他所绘龚望先生肖像。

龚望先生的儿子龚绶先生致答谢词。

    “传薪”之意,意在以龚望先生篆刻作品和弟子、再传弟子篆刻作品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体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龚绶先生讲述了此次展览的来历:1957年在宁河后七里海北岸发现战国一汉代遗址古文化遗址,发现暴露的古代遗物有夹砂红陶和泥质陶两种。有瓦当、绳纹砖、缸、盆、壶、瓮甬等残片,同时还有冶炼作坊和墓葬地等。

    1972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唐石父及龚望、马印泉等多位专家、学者到此考察研究。集书法、篆刻、国学、佛学于一身的龚望先生一生爱匋、藏匋、研究匋,教导学生“取法乎上”,从中华文化的文脉的源头进行书法、篆刻的教学。他把从宁河带来的古匋残片,除纹饰较为丰富的大片用于拓片研究外,其余匋片裁割成方形印材,指导弟子们篆文其上,引导弟子们直接通过古物感受古人气息。

   前不久,龚绶先生在清理父亲故居时发现了当年剩余的残片,萌生了将这些残片充分利用的想法。经与龚望先生部分学生商量,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为了使这些有限的材料得到更多的利用,龚绶、龚绳、刘世联诸先生亲自操锯切割,数千年前的坚硬匋片显示出古人精湛的制匋技术。刻制什么内容呢?龚绶先生联想到父亲留下的一本集联小册子,并且书法家余明善先生还为这本集联册题签并作序。

    在此次于匋片上治印过程中不仅有龚望先生的弟子参加,再传弟子也参加进来了,龚先生高兴地说:“这正体现了传承啊!显示出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历千秋而弥鲜”。
   治印过程历时近半年,适逢龚望先生逝世十七周年向社会展出。先后共有十九名龚望弟子、再传弟子参加篆刻,他们是(以年龄为序):姚利、邓云翔、张福义、赵光、张今声、王少杰、解新毅、郑万永、赵子玉、刘镪、马志群、贺国华、章仪来、高川、王赢、杨子沄、赵博、杨梦圆、贾儒。

    展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印宗秦汉;二、大迂藏匋;三、铁笔传薪。
    展览以龚望先生早年国学集联为内容,以古汉匋片为载体,以秦汉印为范式的“三古传薪”篆刻展。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