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纪夫岁月漫记——“看花的羊”
漫画家段纪夫
据报载,解放前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三只羊在吃草,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多么可爱的一只羊!我想,如果一个人生活兴趣广泛泄,爱好多样,视野开阔,思想境界提高了,可能会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我出生在山东烟台,家境贫寒,15岁就参加革命工作了,但我从小除了爱画画之外,最爱看书,就像那只羊,草没吃饱,却爱看那朵心中最美丽的花——书。
17岁那年,我到天津银行工作,见到那里有个图书馆,便想见到天堂似的,下了班一头钻进去不愿出来,后来成了图书馆的义务管理员,可以多借书看。我先将中国现代作家文库的全部作品看完,又系统地按作家看外国小说。躲我读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些感人肺腑的名著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便情不自禁地写下许多心里话,激励自己,幻想那美好的感情与生活。(可惜这些笔记和我的日记在“文革”时都付之一炬了。)高尔基的三部曲更让我感同身受,激动后将他的名言:人生就是奋斗!写下来贴在墙上。七年里,在我最宝贵的青年时代,共读了上百本小说,对我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每当我命运转折、面临考验时,冥冥之中似有神助。盖自此读也。
在一次银行系统职工文化测验时,我考取第一名,便从会计科调到人事科,以后又调到分行党委工作,并兼任团总支书记,可谓青云直上,步步高升,可是一个不经意的行动,改变了我的人生,时在1956年,我在布置墙报时,画了张讽刺画,同事们都说哏!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投给了《天津工人日报》,没想到很快发表了。这一下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便日夜苦思冥想,抓热点新闻,发挥想象力有创作了一些“点子”新桥的漫画,在《天津工人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我从天津漫画业余作家队伍中脱颖而出。这不但是我感受到创作的极大快乐,并得到社会认可,那将是一种多么快活的生活!于是我做了一生最重要的决定,统一到《新晚报》工作,做一名漫画家。从此开始了我一生艰辛而又快乐的创造生涯。
1958年我倒晚报不就,遇到三年困难时期各报合并到《天津日报》,美术部一下子又8位美术编辑了,如黄克、赵克、张泽苾等,个个经验丰富,功夫了得,我一个新兵如何能站得稳阵脚?让我不断思考,很快我发现老将们大都坐在屋里看稿、发稿,偶尔画点题图和插图,很少出屋。我年轻气盛,思想活跃,便背起画夹走出去,到工厂、农村和街道,肚子采访,又写又画,创作了很多歌颂六十年代社会新风尚的歌颂漫画,如反映动力机厂技术革新的《下场漫记》,得到总编石坚的重视,刊发到一版上。我收到很大鼓舞,从此开辟出一条创作新路,作品不断提高,一组《旅店新风》被人民日报转载,但当时我已到东郊取新立村搞“四清”了。
1981年我从报社来到新蕾出版社工作,在这个我从未接触过的出版行业,经受了哟一次考验。我仍采取先了解情况,再找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扬长避短的办法,开创新局面。我不急于去做不熟悉的图书封面设计工作,而是研究该社的出版计划,知道该社出版物以小学图书为主。但此时家长们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了。由此我决定以图为主的低幼读物入手,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以发挥漫画家优势,开始构想选题。
于是我到书店、学校和儿童文学家处广泛听取意见。在我酝酿构思过程中,那些中外名著里的有趣故事不断出现在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何不把这些古今中外的好故事汇聚一起,来个《故事大王》。再请漫画家用变形手法绘制,两全其美,相得益彰,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这个选题得到社长张恒的支持,组建低幼读物编辑室,在我的带领下编选出40多个有趣故事,请丁聪、方成等全国著名漫画家绘图。这套书一出来就一炮打响!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一版再版供不应求,共处了20辑、100册,为出版社大赚了一笔,还得了全国国家图书大奖,我被选定天津出版界的首批正编审。
在1982年全国漫画展上,我有5幅作品入选,其中《雨后春笋》获佳作奖。但我仍感到了压力,在高手如云的有限题材里,再要出新谈何容易?正当我苦思之际,命运之神又在向我招手了,刚创刊的《今晚报》约我画一套长篇连载漫画。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我立即放弃一切现有的创作,包括漫画和连环画的个,“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老马正传》创作中,定要将这部作品搞成让人记得住的经典之作。连环漫画是跨越文学和美术相融合的艺术,一组连环漫画就是一片微型小说。我想起了莫泊桑的《项链》等短篇小说,“在幽默事件中加进一点哀婉情调”,会使人终身难忘,我决定将悲悯幽默中塑造一个悲剧性戏剧人物——老马,通过这个正直善良、憨厚的有点傻气的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反映当代百姓的苦辣酸甜,引人同情、共鸣和深思。
1984年12月到1996年10月,我共创作了619组《老马正传》,成为中国连环漫画在报上连载时间最长、幅数最多的一套作品。在这12个年头里,我将全部生命激情倾注其中,采取“聚焦”之法,把自己多年创作积累的经验和研究中外连环漫画之所得集中于此,精益求精,坚持不懈,从选材、构思、造型和题目都反复珍珠,认真绘制,使这套呕心沥血之作,达到格调高雅、内涵丰富,具有弘扬人性、使人善良的文学精神。因此得到读者喜爱,使“老马”这个艺术形象能刻录在几代人的记忆里。同时得到同道好友的好评与支持,全国20多家报刊转载。《重庆晚报》每天一组,刊登近两年。2016年我获中国漫画最高奖《金猴奖·终身成就奖》。
进入古稀之年,我潜心研习传统水墨,让漫画艺术融入其意境之中,创作了一些水墨漫画,2015年我开始画《寓言新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现已在《今晚报》上发表110幅,我将努力坚持下去。正是:为民求乐趣无穷,奋斗进取不知年。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