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金凯:收藏另辟蹊径 邮戳里有大学(图)

    提起收藏,很多人会想到瓷器、钱币、邮票、字画等,今年71岁的金凯的收藏和他的工作有些关联。家住河西区第六田园的金凯一直和邮票在打交道,但是他的收藏却是全国各地的邮戳。

    “早在1984年,当时全国集邮热,我们单位也想丰富工人文化生活,打算建立集邮协会,而我自幼就喜欢邮票,有幸参加单位集邮协会的工作,也给我的收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金凯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喜欢给他讲故事,读报纸,自己也喜欢上了阅读。“当我第一次看到邮票的时候,我就被上面的画和字吸引了。邮票可以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有时候不吃早饭把省下来的钱买邮票去。家里人也支持我的爱好,亲戚之间的书信全都注明把邮票给我,有时候他们为了支持我集邮,还把特殊邮票买回来当普通邮票使用。”慢慢地因为对邮票的热爱,金凯开始对邮戳有了不同的感受。“我最开始收集邮戳的时候当时全国有2483个邮戳编号,起先我把它们按照邮戳的编号分类收藏,并且每个邮戳对应的地名下,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其实很多地方我都完全不熟悉,我翻阅资料,看相关电视节目介绍,记笔记。这么多年一直在完善这套资料,目前完成近百分之九十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比如墨脱县,2008年才通邮,这种就非常难收集到。还有很多我往当地写信标注好盖好邮戳信件再重新寄回来,我等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收到,我以为信早就丢了,没想到隔了小半年,信还是回来了。原来当地雪大封山了,不止邮件,连人都出不来。”

    为了收集每个邮戳对应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金凯单是记笔记就用去了近50支笔,记录笔记25万字。对于他来说这些都是爱好,都是要持续做的工作。“我还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画首日封,我订阅集邮杂志,里面会提前刊登下个月要发行的邮票信息,我会提前找资料把我喜欢的这套邮票的相关信息画在空白信封上,到发行那天,我们就去排队盖上纪念戳,再去邮局寄出去,等收到信之后,这样一个包含所有信息的手绘首日封就诞生了。”在金凯的家里有他绘制的500多个首日封,还有他的邮友从各地寄给他的。

    金凯喜欢旅游,每年在天津居住的日子并不多。“越是到了外面的时间越多,越是喜欢家乡,我打算把咱天津的书法、绘画、篆刻名家的作品再集齐。”金凯说道,在他的爱好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