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箫杨:手艺其实就是我们的手工(图)
不久前,在由滨海时报社、滨海新区图书馆及希望书店联合推出的“甚解悦读分享会”中,80后作家张箫杨(笔名阿木)为新区读者带来了关于手工艺人及手工生态的思考,引发现场读者的探讨。讲座分享了阿木新作《不向手工说再见》中的两大主题,对于书中另外6大主题、18个手工艺人的故事,也吸引了读者的好奇。为此,时报记者对阿木进行了专访。
手艺其实源于手工
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手工艺人往往带点神秘的色彩,因为他们不善言谈,用着普通人不能理解的复杂工序,去完成那些或许已经被机器替代的工序。在阿木眼里,手工艺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时报:你是怎么想到记录关于手工艺人的故事呢?
阿木:我一直保持着对手艺的关注, 此前也写过一些关于手艺的文章。前段时间,“工匠精神”成了热门关键字,到处都能看到商家宣称自己秉持“匠心”,这也引起我对自己的反思。有一阵子我的确有些同情心泛滥,只要是一双手做出来的东西,不管有多粗糙,也不管人家是不是拿起工具才操练了一个月,都觉得是好的,在心里给人贴上“手艺人”的标签,附上混合着怜惜的敬意。在对自己的反思中我也产生了疑问: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手艺人呢?正好我的朋友有出版社的邀约,于是就一起做了这本书。
时报:这些反思有没有促使你对手艺重新进行定义?
阿木:最初我们只是划定了些标准,比如采访对象做的年头不能太短,而且是会一直做下去的;比如从生活出发看待手艺,而不是从“匠心”出发;比如客观呈现手艺生态的多个面向。这些基本的原则,贯穿本书的始终。在采访过程中,我对“手艺”的一些想法逐渐清晰起来。这本书不是要写一些真正的手艺人,来反拨现在过于宽泛的“手艺人”概念,也不是要以我一己之力在手艺人和非手艺人之间划一道界限,而是要取下外界赋予“手艺”的耀眼光环,将它放回到生活之中,发现它其实源自我们从小都做过的“手工”。
不是带着预设的目的去寻找
在阿木看来,手艺就是人们生活中手工的极致体验,接地气的手艺在生活的土壤中蓬勃发展,却也一样各具姿态。对阿木来说,想要了解手艺到底是什么,就要退后,去观察,而不是带着预设的目的去寻找。
时报:从手艺到手工可以说更接地气了,那这本书中呈现的手艺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阿木:人间万象,手工在生活中的形态也有万象。这本书一共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三个故事,呈现给读者多个视角。手工生态不仅包括从业者,也包括使用者。只有从业者没有使用者,手艺就会进入即将消亡的状态,所以这本书中也包含了将手工成果用之于生活中的这些人的故事。
时报:有没有出乎你意料的手艺人故事?
阿木:这其中我采访过一个修笔店的店主,87岁。他在82岁成了“网红”,被誉为京城最后的修笔人,等我去采访时他已经接受了数不清的采访了,所以他在店里贴了一个纸条,委婉地表达出不接受采访的态度。这其实也是一种现象,有些手艺人一直在接受雷同的采访,其实已经烦了。一次,有位受访者半开玩笑地说:“你就照着自己的想象,把我写成孔雀就得了。”我当时有些生气,我知道你是孔雀、熊猫还是哈士奇啊,就给你写成孔雀?后来一个下午的时间,我都在旁边看他工作。有意思的是,当他开始工作,就自然转变为一种专注而又专业的状态,与聊天时的感觉完全不同。
时报:这个经历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吗?
阿木:这也反映了手工被关注后产生的问题。我们是在观察他们的生活吗,还是要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我们想要的内容?这个问题我在采访中一直在反思,也告诫自己要退后,去观察,而不是带着预设的目的去寻找。生活万象,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而这本书选取的24个手艺人的故事,也只是“手艺人”中的沧海一粟。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不足以定义所有的手艺人,却也是大部分手艺人最真实的反映。
他是手指,在指月亮给我们看
24个故事为读者展示了神秘的手艺人多样的生存状态,而对阿木来说,这部经过精心构思的新作,向读者分享的是她对手工艺人的深度思考。
时报:这部书暗含了怎样的构思?
阿木:这本书一共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三个故事,呈现出来的只是生活中的“二十四象”。每一个受访者谈自己与手工的故事,我并非认同每一个人,但作为一个客观记录者,我会尽量撇开自己的喜好,勾画出受访者给我的印象。现在你所看到的顺序,与我采访和写作的顺序基本一致。如果你从第一部分按顺序读到最后,大约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变化。
时报:对于手工生态有哪些新的思考吗?
阿木:手工艺在上升期会出现一种人是普及者,普及者有他存在的意义,也有他的尴尬。我采访中有一位做雕版印刷普及的人,但是他用的是机刻的版,这在传统手艺人眼中他就是在帮倒忙。但是对他来说,如果需要等两年、花费80万元的价格才能得到一幅光绪年间的雕版观音像,那么他会选择通过11个月的研究,利用机器刻出这一幅作品。他的材料、他的技艺都不是传统的,但他普及的是传统技艺。在我看来,他是手指,而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是那个月亮,他在指月亮给我们看。
时报:回到最初,这本书因为反思手工艺人而做,现在你心中的手艺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阿木:其实在我心里,每一个爱手工的人都有故事,我出这本书的初衷,也是想分享那些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这里有从业者也有使用者,有正统的传承人也有帮忙的普及者,但是在我心里,他们都是有趣的人,是认真生活的人。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