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图)

    香港佳士得总裁魏蔚受竞拍人委托,手持的8999号牌竞拍,最后此号牌拍得《枯木怪石图》。

    11月26日,苏轼画作《枯木怪石图》以4.636亿港币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专场成交,创下中国古画最高纪录。这幅画作流落海外多年,如今终于被中国竞买者购得——国宝回家了。文物流散海外是中国百年近代史的缩影,让文物回家是中国人民的心愿,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创下中国古画最高纪录

    业内人士却认为价格便宜

    今年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了,它又称《木石图》,当时给出的估价就是4.5亿港币。苏轼是历史上的大文豪,但是他流传后世的绘画作品十分稀少。目前我们只知道存在两件,一件是收藏在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还有一件是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但是这两件作品的真假都是存在很大争议的,所以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卷《枯木怪石图》是真迹,这个价格绝对不高。

    书画鉴定专家、澳门文物保护学会理事长赵强给这个说法和价格做出一个对比说明,“八年前和苏轼同为宋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的长卷《砥柱铭》,在北京保利以人民币近4.4亿成交,和苏东坡《木石图》价格非常接近。不光价格相近,它们的命运也相近,都曾被南宋大收藏家王厚之收藏,两卷作品都盖有他的印章,同时它们又都是上个世纪上半叶流落到日本去的,《砥柱铭》被日本有邻馆收藏,《枯木怪石图》被日本大收藏家阿部房次郎收藏于他的爽籁馆,当然它们又都存在争议。目前被定为苏轼真迹,那么这个价格我认为是太便宜了,至少便宜了一半。”

    赵强理事长还告诉记者,造成这个价格成交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佳士得应委托方的要求,参加拍卖的一方在《枯木怪石图》办理竞投手续之前要交1.6亿港币保证金,3个月之内交清成交价的一半,一年之内付清全款,这个保证金的数目和苛刻的付款时间,让国内本来表示有意购买的很多企业家望而却步。造成当天拍卖现场虽然座无虚席,但是只有两方参与竞拍,所以最后出现这样一个价钱,很多在场的业内人士都表示有些莫名其妙,没有达到大家对于这种市场价格的预期。

    拍卖完成不久,香港佳士得总裁魏蔚就表示《枯木怪石图》被中华区的一个机构买得,虽然猜测很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国宝“游子”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结束了80多年的漂泊生涯。

    国内拍卖业复兴

    引发中国文物回归潮

    记者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余锦生秘书长处了解到,1840-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里,我国大量文物因各种原因导致流散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数量达167万件,而海外民间收藏中国文物数量是馆藏的10倍之多。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的追索一直是个难题,因为能够符合国际相关法律和公约条件的文物是少数的。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对有必要但又无法采用追索手段的文物给予拨款回购,但这也因财政拨款有限和文物交易信息不对称,回购数量也相对有限。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拍卖业的复兴,让文物“回家”出现了新渠道、新曙光。1995年,国家文物局联合海关总署适时印发《暂时进境文物复出境管理规定》,允许旅客因修复、展览、销售、拍卖等原因,经过海关验封和文物部门验证登记后携带入境的中国文物,可以重新出境。此举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文物的海外回流拍卖。

    1995年,故宫博物院率先尝试,从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1980万元买下稀世珍宝北宋张先《十咏图》高头大卷,开辟了国有博物馆通过拍卖市场购买文物的先河。据不完全统计,20年间,通过拍卖业回流文物已超过10余万件,其中不乏多件国宝级文物被故宫、国博、国图、首博、上博等各大博物馆竞得。

    虽然文物回家之路已经铺开,但是也存在一些制约,随着进入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不断增加,2007年国家税务部门首次将艺术品、收藏品和古物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12年又对税率做出调整。根据现有规定,超过100年的古物可以免除关税,但要征收17%到岸价格的增值税,这也成为制约文物艺术品回流的重要因素。

    流散文物背景复杂

    让回家方式不尽相同

  流散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情况复杂,它们中很多是由于盗掘走私或列强掠夺而流失的,也有商业贸易出口或正常交往赠与的,从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说,这就要求对不同渠道流失的文物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如近代因侵略战争被掠夺的文物,国家一直声明保留我们的追诉权,但是对历史上通过正当商业贸易渠道出去的珍贵文物,要想它们回归祖国,往往就要采取拍卖、洽购、鼓励捐赠等方式。

    捐赠这一办法主要针对文物爱好者,他们已经将名利置身事外,并且捐赠获得子女近亲一致同意。比如:张伯驹先生捐赠的珍贵书画、朱家谱先生捐赠的古代木料制品、周叔张先生捐赠的无数古籍善本。此外,一代赌王何鸿燊在2003年将圆明园被盗走的猪首铜像买下来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又买下马首铜像,并捐给国家。

    向国外索要也是让文物回家的一种方式,通过加入和缔结国际单边或双边条约,合法回收属于中国之文物。1998年,我国就成功索回被盗掘然后走私到英国的3000件文物,首次通过法律途径取回属于中国之文物。2001年、2002年、2003年、2008年,我国都从国外索回了大批采用走私或盗掘方式流散海外的文物。尽管这种方法比较困难,但是大国崛起这一行动必将取得重大成效。

    购买和参与拍卖是采用比较多的方式,1952年,国家不惜重金从香港拿回晋朝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荀的《伯远帖》;1957年,国家又花巨资购回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1993年,上博馆从香港购回1200余件战国竹简。被文物收藏界认为是中国国宝级文物回流的里程碑的是2002年拍卖的宋代米芾《研山铭》手卷,它属于书法艺术中精品之精品,通过台湾收藏家林永裕拿到北京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拍卖,当时国家专门下发资金,要求不管通过何种途径务必拿下此文物,最后在拍卖会上国家花2999万元购回第一件国宝级文物。一些民间组织、私人博物馆也参与到回购队伍中。

    不过,文物拍卖市场也出现了不和谐画面,赵强理事长告诉记者,“咱们文物回流缺乏统一的国家监管,也没有一个整体的策略,出现了在拍卖会上自己人哄抬价格的现象,还有外国人利用咱们的爱国热情,甚至在拍卖场上出现放国歌儿等情况。”

 

来源:每日新报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