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回家 文化自信的底气(图)
文物流散海外是中国百年近代史的缩影,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的时间跨度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民国,涵盖彩陶、绘画、玉器、青铜器、陶瓷、家具等种类。主要分布于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英国伦敦,亚洲的日本等地。文物的流失之路也是一段我们被动挨打的历史,这些中国的国宝几乎都是在那个任人宰割的年代被侵略者用各种方式带出国门的,而文物回归放之今日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对此,余秘书长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和影响:一是挽回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论当初因何原因使得这些文物流散海外,终究是因为当时国家贫瘠,国力不强。而今国家强盛,也培育了一批收藏群体,有能力让流失文物踏上回家的路;二是提升国家文化自信,文物回流让我们成为中国文物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也正因如此才能弥补此前因文物流失而缺失的学术研究。三是促进国内文物市场发展,虽然现在还有一些关税的问题没有解决,但回流文物在国内的交易能够活跃国内文物市场。
“文化走出去”是我们的文化与世界接轨、融合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国宝回归是我们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行动,它们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统一于我们文化强国的进程中。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