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林凤生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两个有趣的话题(图)

附:德·库宁的作品《无标题》

    二十、两个有趣的话题

  70岁后,德·库宁的记忆力明显下降,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在他后期的作品里,那种赏心悦目、线条流畅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他的晚期作品《无标题》,由此可见一斑。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70岁以上的老人有15%的个体患病,开始时记忆力减退,病变发生在大脑的颞叶,破坏了海马突起。当病情扩展到大脑的多个区域时,会损伤认知功能,包括语言符号、记忆、注意力和推理。由于病程很长,所以第一个话题是由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查特吉提出的:“大脑受伤或者得病的艺术家,像德·库宁,虽然患病20多年还一直在搞创作。从他的风格的改变里,明显看出他的病情的变化,这为大脑功能的研究开启了一扇窗。”

  还有一个话题是物理学家对波洛克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的认为他的画表现了物理学里的场,也有的认为其画描写的是量子力学里的量子涨落,等等。牛津大学数学教授杜索托伊说:“波洛克在他的作品里无意中呈现了一项20世纪才发明的数学模型:分形。”原来20世纪末,科学家在研究非线性科学问题的时候,注意到一种有趣的分形图像。这种图像具有“自相似性”特征:就是把局部图形放大后与原来的整体图形十分相似。有物理学家把波洛克的画扫描进计算机里,并用方格网格盖在画上,进行缩小或者放大。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图像无论在什么尺度范围内都是分形的,而且他的滴画的复杂程度还在与年俱增。在科学家讨论自然界的分形的25年前,波洛克就在画着分形了,而且花了10年时间来不断提高他的滴画技术,从而得到高维度的分形作品,这又是一件值得让人去探究的事情!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