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王国华沽上丛话——靠手艺吃饭的王冕

    小学课本中有一篇《王冕学画》。王冕是《儒林外史》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他生活于元朝末年,姓时的知县购买了他的一个画册,送给朝廷大员危素。危素很喜欢,想见一见这个人。时县令打发手下人到村子里请王冕,王冕托病不去。县令担心上司责怪自己办事不力,决定亲自登门相请。王冕一听,干脆躲到另一个村子里喝酒。县令碰了一鼻子灰,赌气回去了。乡邻抱怨王冕一意孤行,王冕说:“时知县仗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我为什么要想与他?”朱元璋尚未统一天下之前,也慕名拜访过王冕,王冕说了一通以德服人之类的话,朱元璋颇以为然。明朝建立后,乡间盛传朝廷要征聘王冕。王冕闻听,连夜避往会稽山中。

  这里有个问题:不合作容易,但靠什么吃饭?卖画。

  在中国吃手艺饭从古到今都很难,因为售卖体系太单一。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皇家是第一购买者,他如果不买账,你就很难混下去,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白扯。由此造成评价体系也是单一的。但古代政权力量薄弱,只能触及到县一级。这就给文化人一息尚存的机会。

  在今天,靠画画吃饭的大有人在。古代能靠画画维生吗?是不是曲高和寡了些?读《儒林外史》就发现,王冕作品主要是在民间出售,人们买幅画似买束花一样,可送人可自用。“王冕画画的大名传出去,乡亲们纷纷拿钱来买。一传十、十传百,诸暨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画花卉的一种画法。只用彩笔按本色描出,不用双钩,略似现在的水彩画)的名笔,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王冕每日画几笔画,就不愁衣食了。后来因躲避时县令,他跑到山东济南,还是靠卖画为生。济南府里有几个俗财主爱买王冕的画,每日派遣几个粗夯的小厮到其门前大呼小叫。王冕虽然很烦,但这也说明他在普罗大众中很有市场。古代的画家应该是除科举之外相对时尚的行当。亲戚朋友之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某某的画。送画是雅事之一,尤其在官僚之间。时县令不就是给危素送王冕的画吗?这样看来,王冕的手艺堪称雅俗共赏,丰俭由人,符合市场的需求。

  艺不压身,随身带着,还愁没饭吃?像王冕这样走市场的画家,不合作也是有底气的。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