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绣传承人陈玉秀:愿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高原文化
“当泰国皇室亲王从我手中接过西宁刺绣时,他感叹如此精美的刺绣是怎么做出来的,很想来我们青海看看。”长期往来中泰贸易的青海人杨邵鹏自豪地说。
这一让泰国皇室亲王也想来青海探究的“指尖艺术”,出自43岁西宁刺绣传承人陈玉秀之手。
记者近日走入陈玉秀的工作室看到,七彩丝线如鱼游走,指尖与针尖的交错中,一只气宇轩昂的雄鸡栩栩如生。
据陈玉秀介绍,西宁刺绣主要选用较粗的丝线和质地厚实的布料,以明艳的配色,民族风的图案装饰于鞋垫、靠垫、衣服等生活用品上面。
西宁刺绣被越来越多的人当做“高原礼物”带到海外,而陈玉秀也不断“更新”工艺和图案,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高原文化。
在陈玉秀看来,西宁刺绣与传统“四大名绣”的不同,在于青海少数民族文化多元,刺绣的针法较粗犷,追求更多的是色彩。
在加拿大留学的许雅思琪,每年开学都会带上杯垫、披肩、香包等含有西宁刺绣元素的礼物送给同学。“他们都很喜欢这些小礼物,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东西很感兴趣,有几个外国同学还想跟我回青海学习刺绣呢!”许雅思琪说。
“其实刺绣中还表达着高原生活和历史的沉淀,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祝福。”在陈玉秀看来,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的大背景下刺绣产业化大有可为。
2014年,中国官方发布《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将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贵州7省(区)的藏、羌、彝族聚居地区作为规划实施地,规划面积超过70万平方公里。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此前统计数字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青海片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企业从业人员从最初的3万人增加至4.4万人。
“希望我们的绣品能够成为一个载体,让高原独特文化通过更多的方式走出国门,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青海文化,这样我们所坚持传承的艺术也就成了联通中外的‘使者’。”陈玉秀说。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