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林凤生林凤生——手势:另一种语言(图)

    三十、手势:另一种语言

  手指、手掌和上臂是人体最可自由活动的部位,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各种动作和姿势,因此早在人类文明之初就把手势用作交流信息和情感的手段。它甚至比口头语言来得更加直截了当,一人振臂高挥,可以引起万众瞩目的效果!手势的采用一般是在最大限度易认性和最大程度易动作之间做折中,也就是既要动作好做,又要意义明确。

  我们从古代艺术品中见到的各种手势显然是来源于生活:高举手臂向前(或者向上)是一种指点手势,有指挥命令的意思,表示支配和支持等;曲臂挡驾是防卫的手势,也可以表示自卑,祈求宽恕;举手求饶是投降的手势,也是向上帝顶礼膜拜、祈祷手势的来源。随着使用的范围扩大,渐渐形成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程式化手势。例如,在礼仪手势里就有表示问候、祈祷、丧礼、教学、胜利等等具有自明性的专门手势,让人一目了然。在古代的墓地和葬礼上,常常见到的手托头部的手势,就是一种表达哀悼的程式化手势。在宗教画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宗教的手势,意大利画家贝利尼的《圣约伯教堂装饰屏》,画中圣母玛利亚举起的左手是一种象征神力的手势,有赐福的意义。而站在左中位置上赤膊的圣徒双手合掌是基督教流行的祈祷手势,另外5位圣徒和3位演奏乐器的孩子,他们的手势因为源于生活,显然一看就懂。

  画家的任务就是让绘画中的人物通过手势来说话。受到鲁迅先生推崇的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的《不要战争》,画中人物振臂高挥、主题鲜明,请注意他的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伸直的手势——这是欧洲中部地区的人宣誓时的伴随动作;左手放在心口也是一种流传很广的表示真诚的手势。伴随着心跳动的感觉,宣誓者的诚意会加强!有力的笔触,伸直、紧绷的手臂和充满了激情的书法使这幅画有很强的感召力。

  (附图《不要战争》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