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邢燕子” 晚年仍欢歌(图)
图为邢燕子(中)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展示书法技艺。 陈立兴/摄
她积极投身农村建设,成立“燕子突击队”,带领农村妇女劳动生产,影响激励万千女性;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登《人民画报》,成为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性形象;她是中国农村经济困难时期“扎根农村、发愤图强、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她是邢燕子。
投身广袤农村大地
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毕业。她从天津市区回到宝坻司家庄村老家,积极投身农业生产,组成“燕子突击队”,解放农村妇女劳动力。盐碱地的庄稼难成活,她带领突击队员抬田治碱改善土质;肥料短缺,便开动脑筋利用作物秸秆和着生活肥料补给;没有牲口,就将缰绳套在自己肩头;寒冬腊月,她和突击队员白天凿三尺冰层结网打鱼,晚上熬夜编苇席。3个月时间种下400余亩小麦,并为司家庄村创收将近4000元。
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邢燕子曾先后5次受到毛主席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她的先进事迹经过宣传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影响一代人的青年标兵。邢燕子回忆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形,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同她握手,并亲自将她送到主席台就坐。在毛主席71岁生日时,她更是和董加耕、王进喜、钱学森等当时先进模范代表受邀参加生日宴。这些场景,邢燕子每每讲起依旧热泪盈眶,记忆没有随着时间褪色,而是反复回忆历久弥新。
改革开放见证者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任中央委员的邢燕子在人民大会堂亲眼见证了这一决定中国发展方向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今40年过去,回首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变化,邢燕子说,改革开放改变了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每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改革开放之初,她在北辰的知青农场工作,住10平方米左右的土坯房,周围杂草丛生,夏季更是蚊蝇成堆,下班后还要拾柴挑水,烧火做饭;现如今随处可见林立高楼,道路环境整洁干净,日常生活使用清洁能源方便安全,冬季供暖让她年轻时因寒冬腊月趟河捕鱼落下的老寒腿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
平凡充实的晚年生活
退休后的邢燕子依旧闲不下来。她报名参加北辰区老年大学,先后学习书画、唱歌等。在邢燕子家的客厅,挂着多幅她的书法作品;传统民歌《绣金匾》是邢燕子平日唱得最多的歌曲,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总能将老人的记忆带回那个激情澎湃、奋发向上的岁月。如今,77岁的她仍每天按时收看新闻联播,翻阅报纸期刊,了解中央和地方召开的各种会议信息以及颁布实施的各项政策,从中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并手抄摘录。厚厚一本笔记,记录了邢燕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诸多学习感悟。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