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见证时代变迁(图)
图为杜宝江(右)在介绍照片
照片能够串成一个时光轴,用零碎的时光片段,记录人文生活、城市景致等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武清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家住杨村街博盛园小区的杜宝江用他手中的相机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改革影像。
杜宝江今年78岁,年幼时常跟随父亲到朋友家开的照相馆玩,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摄影。后来跟着父亲的朋友学习摄影,在照相馆工作。“那时候是黑白相片,需要自己冲洗胶卷,药水调配十分精细。如今,每人一部手机,随手就能记录精彩瞬间。”杜宝江说。
改革开放之初,杜宝江花了一万余元翻盖了自家的房屋,有一次,远方的二舅来他家串亲,于是和父亲一起在自家红砖房前拍下了一张3人合影。“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上世纪70年代房顶开始铺油毡,2013年,我们搬进了现在的楼房,如今,周围商圈、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齐全,生活十分便利。”杜宝江指着那张合影介绍道。
雍园是武清大多数“80、90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杜宝江在那里为许多人定格了童年的美好瞬间。采访过程中,杜宝江讲述了他与雍园之间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杜宝江在雍园支起了照相摊儿。那时每逢假日家长会带着孩子到雍园游玩,由于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多娱乐场所,雍园就成为周边孩子放学后、假期里最喜欢的地方。花丛中、飞机旁这些热门的拍照点位令杜宝江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飞机上印有‘88101’几个数字,这代表着雍园的开园时间,1988年10月1日,那时候有好多孩子爬到飞机上边玩,随着武清人文素质的不断提升,如今孩子们只是驻足观看。”
当记者问及最能体现武清风貌变化的照片时,杜宝江拿起《瞬间-永恒(摄影集)》说到:“过去的老武清几乎没有楼房,绿植很少,上世纪80年代后运河边陆续出现高楼,这张是当年我在运河西侧的水塔上,用135相机照了两张底板拼接而成的。旁边的这张是我的一位朋友在2016年用广角拍的,运河两岸绿树成荫,高楼林立,两张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旧的照片带来曾经珍贵的回忆,新的照片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杜宝江珍贵的照片及动情的讲述,使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武清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还在进行中,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