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康雍间的天津书法家

    从清代康熙前期起,天津文化发展进入首个兴盛时期,不论园林建设还是诗文创作,都大有令人惊艳之处,仅书坛便活跃着为数众多的卓卓名家。

  李友太为津门最早享有盛名之书家,此位由明入清、布衣终身者,一生酷爱文物收藏,并精研书画艺术,他以丰富的文化修养而从事书法创作,曾得“临书无苟笔,结体方严”之誉。其子李大让,继承乃父衣钵,亦以善书而知名,《津门诗钞》卷一便谓:“大让工草书,得其家法。”

  此时天津首富遂闲堂主人张霖之从弟张霔,乃为李友太忠实粉丝,此位有着“十二岁时善临钟王石刻”,“草书全得张颠神韵”,“书法古逸苍劲,人以为宝”之誉的散淡之士,平生不慕功名,不事产业,而集全力从事艺术活动,其书法造诣极高,笔者已撰《作为书法家的张霔》(刊于2018年10月22日《今晚副刊·津沽》),在此不再赘叙。

  张霔妻弟梁洪,亦津门文坛活跃分子,常随张霔参与各种文化雅集,其书法艺术,亦颇为后世所称道,《津门诗钞》卷一便称其“书法宗苏长公”,“笔致遒逸,又类米南宫”。所谓苏长公和米南宫,分别指苏轼和米芾,这说明,梁氏之书,乃是取法乎上而渊源有自的。

  张霔有两个侄子,一叫张坦,一叫张埙,二人亦颇喜欢研究书法艺术,津门书坛亦都留得其名,《天津县志》称张坦“学书于赵宫赞执信”;《续天津县志》则谓张埙“善草书”,可见他们的书法还是很为津人所看好的。

  这时期,天津还另有其他一些以书名世之人,他们同时在世,各擅其长,共为津沽书坛增添勃勃活力。《津门诗钞》卷二“陈玠小传”便曾这样述及这一群体:“石汀老人书学,得之陈香泉太守奕禧,与之神肖;同时善书者,张孝廉如鉽、李文学应斗二公,皆学欧;梁崇此学苏;先伯祖秀岩公学米;张念艺、张石松学王右军、张长史;徐公兆庆学《淳化阁》,皆名重一时。”

  这里提到的石汀老人,即陈玠,《续天津县志》谓其“善书,绰有古致,自成一家”,并有《书法偶集》传世。而张如鉽和李应斗二人,则为学欧(阳询)之高手,其中张氏号兰谷,《津门诗钞》卷四谓:“兰谷先生工书法,学欧阳率更(即欧阳询)体格,传自梁崇此先生。津门前辈学欧书者,前有李公应斗,后有周公步瀛,皆足楷模后学,而兰谷尤最。”这里提到的梁崇此,即梁洪,它说明,该张氏应为梁氏之弟子。至于徐兆庆,《津门诗钞》卷一亦有其传,内谓其“工书法,得米南宫神髓”。该书编选者梅成栋曾亲见其手卷,因而赞叹其“笔墨纵横肆荡”,乃“得意之作也”。

  除上述这些,此时津门善诗者,还有“书法羲、献,后学多宗之”的孟宗舜、“善书,得篆隶遗意”的张礨、“以善书名”的金相以及“书法遒逸,铁画银钩”的马长海,这一时期的津门书坛,实可谓名家辈出矣。

 

 

 

来源:今晚报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