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艺海采珍——大写意画家曹剑英(图)



    曹剑英,男,1944年生于天津。就读天津工艺美院。受教于穆仲芹,赵松涛先生,之后参军在解放军某部任美术员,退伍后在津从事舞台美术设计,编剧,艺术期刊编辑等工作。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数字书画频道天津站艺术主任。作品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第八届全国花鸟画展》及市美协举办的多项美展。部分作品发表在《中国书画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采风报》《工人报》等报刊。出版有《曹剑英花鸟画集》并于2015年在山东泰山美术馆成功举办《曹剑英大写意花鸟画展》。


网评:

    观曹剑英的画,首先感觉就是大气。他喜欢画大画,也擅长画大画。他的画多用四尺整张的纸,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大方率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多年的刻苦积累,令他对墨色的干、湿、浓淡运用得心应手、极有变化,通过笔墨干湿、浓淡、繁简的有机组合,完美地交接起来,给人起伏跌宕的美,如聆听古筝名曲一般振动观者的心弦。

    曹剑英先生绘画题材广泛,是一个看见什么就能画什么的人。他师从天津“八大家”穆仲芹、赵松涛两位先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绘画训练,基本功非常扎实。他心中没有条条框框约束,只要有感觉,任何所见都能成画。他用墨大胆,用水酣畅,用色艳丽、灵动不俗,给人氲氲氤氤,一气呵成之感。他造型奇准,结构讲究,形态奇崛,只需寥寥几笔,花鸟鱼虫的各种生动姿态便跃然纸上。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对事物结构的深刻研究,没有千锤百炼的反复习练是不可能完成的。
    从曹剑英先生的画中,能看到昂扬的激情,能看到精妙的水墨融动,但我认为最难得的,是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优雅安宁的静气。像夏日里的一阵清风,像烈日下的一泓清泉,让人心为之静,神为之凝。我认为,能把大写意画画得安静,是大写意画中的妙品。大写意画用笔豪放、追求内心激情,但这也容易导致画面粗放,用笔轻率不讲究,难免有狂躁之气。但在曹剑英先生的画中,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的作品明净柔和、格调高雅,他笔下表现出的是浓淡有致、空灵蕴藉的花鸟世界。展现给读者的是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天人合一的道境禅意。
    曹剑英先生喜欢写作,他涉猎广泛,学养深厚,这让他的作品别具文人气息。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注重内心表达。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绘画的形式美法则与精神内蕴是统一的,绘画的有法与无法也是统一的。水墨表现既来源于自然界的原型,又不同于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凝炼、超脱和想象正是绘画意境的最高追求。曹剑英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得尤其到位。他的画平和、凝炼,从百姓寻常生活中来,用高度概括的笔墨巧妙表现超然境界。观曹剑英先生的画是一种精神享受。那多变的构图,那灵活的用笔,那高妙的精神追求,引人入胜妙不可言,令人为之惊叹!(柳 河 /文)

    文章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4e5311f0102x00f.html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佩翔文)
    天津画坛的花鸟画,一向以精彩纷呈的小写意而闻名国内,高手云集,佳作频出。然而,在花鸟大写意创作中出类拔萃之士却寥若晨星。稀疏缘故可见其难!画中的大写意曾有“粗笔画”一称,犹如书法中的“狂草”一般豪放、粗犷、练达。古有徐青藤、朱八大,远有吴昌硕、齐白石,近有潘天寿、李苦禅为代表的众位大师。此般水墨之光,金石之气,极尽挥洒地流传给南北众多子弟并培育出许多杰出的传人。大写意花鸟粗、拙、简、雅的画风一直影响着这一路传人的创作思路,并在吴、齐、潘、李的承续中更体现出 生、老、拙、辣的雅意奇趣。遗憾的是,在今天热闹非凡的画坛上耳目一新、别开生面的大写意花鸟作品却少之又少了。
   对此,王学仲老先生曾说:“粗笔易于使青年视为易行而铤险,但由于粗笔之关键,即应所具备的前提——学养的不足,而带来现代变异粗笔画时的先天之不足。从而可以看出,画史上产生一个潘天寿似的大家,并不是常见的,伟大画家的出现,与社会、历史、个人积蓄之学力有关,在培养造就粗笔画家时,尤其是难中之难。” 他又说:“从现在的花鸟看其变异脉络,已不在有徐文长式的狂草型花鸟画,亦不再出现吴、齐二派金石气浓重式样的粗笔画,这是因为时移事异的缘故。粗笔将再作如何变异,其态势尚难作出评估。” 前辈的忧虑不无道理,可喜的是,画界尚有一些沉静稳重的画人正不慌不忙,不声不响地在大写意花鸟创新之路上自觉负重,诚心传承,坚忍修炼且业有所成。他们虽然是为数不多的“晨星”,相信他们的不懈求索终将让大写意花鸟画再展辉光。

    文章链接:  http://www.tjculture.com/news_1364.html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