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画家任连志——大器晚成、终必远至(图)

2021年《天津文艺界》第一期

大器晚成 终必远至

——极富潜质的画家任连志

鄭 連 群

画家任连志与夫人徐会仙

  认识任连志大约是在十数年前,那时只知道他是一位私企老板,和夫人徐会仙两个人白手起家摸爬滚打、一路坎坎坷坷走来在行业里算是做得风生水起。他们没有任何背景,成功只在于做事的先手和很好的预感觉,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本钱不仅仅是那两双辛劳的手还有时刻运转着的大脑。

  最初的印象是任连志为人乐观低调,喜欢在那些谈笑风生意气风发的人身后站着、听着、看着,还有旁人不易察觉到的他还在思考。那时的他并不擅长绘画,然而对中国画却是情有独钟的喜欢,那种喜欢并不像很多所谓收藏家那样大把大把地花钱买画的依据仅仅是耳朵而不是眼界和常识。任连志对字画的喜欢也有其独自的判断、独自的审美标准,绝不兼收并蓄利钝间杂,他虽然没有上升到理论认识,但应该说是一种潜识。

  他喜欢在自己的空间里与书画名家交流,喜欢倾听书画家海阔天空地神聊,尽管他并不善谈吐,但也并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有着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见解。近三四年任连志突发奇想操起了画笔,一下笔就如有神助一发不可收拾,以致周围的一些画家们、甚至名家看到他的作品时顿觉眼前一亮不可思议,不知怎么不经意间跟前就脱颖而出一位一飞冲天的画家。

  其实世上所有事物的发展、抑或人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只是人们往往看到的是投入眼球瞬间的偶然。倘若像有人质疑的那样“任连志怎么这么快就画得那么好了呢?”我想这跟他做企业时那种思维和做事方式是一脉相承的。大凡有所建树的画家大都是基于过往的积淀,而绝不会是心血来潮一蹴成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任连志的潜质。

《鹤鸣九皋》国画——任连志 作

  任连志之于绘画非常刻苦,苏东坡曾有“退笔如山”之说,而任连志学习国画过程中虽非退笔如山、但是撕掉的画作肯定能够经常堆积成山,几天不见其画案一旁就会堆积起一座座墨迹未干的小山。

  一个人的成功时日的累加固然重要,但是时间的累积并不一定能成就所有的人,中国象棋一代宗师胡荣华十五岁时就获得全国象棋比赛冠军,可是又有多少人下一辈子棋一辈子臭棋呢?何以?或许其步步均在套路和法度之间,但很可能失之于惯性、惰性的思维模式,很可能从来不会殚精竭虑地去思想孤注一掷出奇制胜的杀着,由此可见时间也未必一定会眷顾那些虽然努力但却在平庸之中消费光阴的人。

  任连志虽非天资聪颖过人,但是肯定有着极好的悟性和跑到黄河的执著。譬如他没有机械制造方面的阅历,但是当厂里的散货料场需要一台搬挪装卸用的龙门吊时、任连志竟然在不懂制图常规、不懂门式起重机的框架结构以及承载数据的情况下却如同鲁班将木头做成飞鸟一样鬼斧神工般地制造完成了,况且十几年承担着重任运载正常,由此可见任连志那股敢想敢为的自信和绳锯木断的韧劲之一斑,而他的这股精神后来就用到了绘画上,同样的异曲同工、同样的非同凡响。

  说到任连志画画儿无论是发小、还是亲朋好友谁都不会相信,甚至怀疑自己一时失聪听觉错乱,然而任连志则先是以写意丹顶鹤《听雪》一画斩获天津市西青区第三届群众艺术节佳作奖,尔后再以作品《细雨》受邀参加天津日报社主办的天津市著名画家作品邀请展、以《腾飞》入选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以《鹤鸣九皋》入选第十三届天津市美术作品展,他用耀眼的成绩回答了大家那种不可能的可能。

《细雨》国画——任连志 作

  汉魏时期的曹魏大臣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为宗族人所蔑视,曹操征召其为县长时其因穷困潦倒只能徒步就任,但最终位列三公,何以呢?因为其锦心绣口满腹经纶、缺少的只是机遇,由此亦可知点亮一盏灯在于电源,倘若要发出夺人眼目的光芒则需要足够的能量涵养,而在任连志身上就蕴含着这样一种潜能。

  有时很多成功人士的过往看似与其成就并无因果关系,其实不然,比如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曾做过雕花木匠,但最终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比如商末周初的姜太公,年轻时曾经是杀过牛的屠夫、卖过酒的商贩,直到七十岁还默默无闻但并不影响其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韬略家。其实是他们的天赋秉性、精神内涵和历经磨难而不馁的意志品质使然,所以,机会任何时候只属于那些具有潜识、潜质、潜能和锲而不舍潜心耕耘的人。

  明代《警世贤文·勤奋篇》告诫学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就是说宝剑如要锋利必须精心锻造研磨,梅花若要暗香飘远则须历经风雪严寒。《真心英雄》那首歌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语就足以间接地诠释了任连志昨天的躬耕与今天的收获之间的关联。

  老子《道德经》中“大器晚成”的意思就是说容量越大的器皿铸造起来会越久。谈到任连志五十几岁才才开始学画儿就一鸣惊人常有人认为不可思议,其实此前无论是做实业或者与画家交游还是收藏字画,所有昨天的见识积累、知识储备都是其今天的财富和资本,过去的过去每一次次成功中的失败、失败中的成功都是他如今脚下道路铺就的一块块基石。

 

《渭川暮雨》国画——任连志 作

  心境,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永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证非常平净的心态才能搞好创作,然而要保持良好的心境、首先要能让心安静,可是生活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大都市物欲横流侵蚀着画家的心灵使之愈发浮躁和拜金。而这对任连志而言不是问题!那就是他有空间、有时间,不为钱、不差钱,他可以心无旁骛地作画,这就使得其站在了人生价值观的基点高度之上。人造环境、环境造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连志在绘画上的长足进步就验证了这个道理。

  从空间上看,任连志在自己的厂区里有着两间近百平方米的工作室,倘若是画丈二匹巨制,那么就可以这间画着、而另一间挂着看着,悉心比较推敲审视调整,而这对于画家而言无疑是事半功倍,在这样优越的创作环境里任连志尽可以任意挥毫泼墨心无旁骛地去画,画完大画儿画小画儿、画了小画儿再画大画儿,大小变换交替的创作方式练就其笔墨把握和驾驭能力,即便是夏赫连氏的“沉水龙雀”宝剑也不过如此,不同样是大锤、小锤相间轮番击打而造就的吗?

  在时间上,任连志并不过多介入私企那种劳心费神琐碎繁杂的经营管理、而是全权交由夫人打理,因为赚钱对他没有任何诱惑,他可以专心致志地埋首画案前画自己的画儿,可以从鸡鸣犬吠画到万家灯火阑珊,可以从开年初一披星戴月画到大年三十风雪夜归,可以废寝忘食、可以焚膏继晷,饿了厂里楼下有食堂,累了画室里屋有张床,“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谈到不为钱,首先得不差钱,当下若干画家一下笔就想到钱,心思不在画上。铺开宣纸构思立意没有,境界意境全无,银子的影子总在眼前晃来晃去,试问、如此这般可能妙笔生花吗?然而钱是没有个够的,有的画家没钱时想赚点小钱儿,有钱时想赚大钱,买别墅、换豪车,奢侈是没有上限的,但是艺术家要出精品、投入的心思和精力是有底限的,而这对任连志则不入法眼不屑一顾,他绘画的目的很纯粹,就是喜欢画儿、喜欢画画儿,所有的追求就是把画儿画好,这就是他唯一的兴致所在,所以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会创作出感人的作品来。想画就画,画不好就撕,撕了案旁有的是宣纸在一边摞着等着他挥挥洒洒,这就是他的每一天、每一天在循回往复,任何人无论天赋如何,倘若没有后天的勤奋一切都是空谈。

  至此,想起东汉名士崔琰的一句名言:“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

  作者简介:郑连群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历任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等职务,作品《江陵初雪》获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天津展区银奖,《淇园烟雨》获第十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银奖,《料峭燕山》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出版有大型画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郑连群》、专业著述有《花鸟画法举隅》、《半工半写花鸟画技法举要》、《中国画的文学内涵》等,长篇小说《支离梦边人》获国家版权保护中心全部著作权保护并相继在起点中文网等数十家网站连载,散文《过雨荷塘》在天津文艺界发表。

鄭連群於沽上心鶴草堂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