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爱新觉罗.启荣——追梦赤子心的宫廷画者(图)

爱新觉罗.启荣(金钊)、满洲镶白旗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逄金艳) 1962年10月生于北京市,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灵第八世孙,天津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原“南开大学企划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政协红桥区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天津艺术教育进修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天津)会员,北京徽京苑书画创作中心画家,天津民建画院副院长。

   2016年7月央视书画频道天津新闻中心拍摄专题《爱新觉罗·启荣》

   2017年9月天津电视台新闻频道拍摄专题片《坚持梦想》

   2018年受到宗亲四爷爱新觉罗.毓峋先生艺术指导。著作有《爱新觉罗·启荣画传》、《爱新觉罗·启荣新作选》。

  艺术成就:1980年17岁创作工笔画《晴雯撕扇》

   1981年创作《项羽》组画

   1982年创作《风尘三侠》受到王叔晖、叶浅予、韩文来、杜滋龄、翁如兰、何家英、姚有多、张世范、郑庆衡、金鸿钧、吕云所、胡勃、曹德兆、王大观、刘维良等画家高度肯定和赞扬

   1982年夏,受铁路文工团导演丁羽先生之邀,作为特约画家创作工笔画《亲 人》,参加“天津市工人画展”为天津铁路局赢得一枚金牌

   2012年撰写文史回忆:《祖父爱新觉罗·荣懋》、《父亲爱新觉罗·魁权》、《外祖父姚骥生平》。

   2014年7月《The Artist艺术家》对话:皇室画家爱新觉罗·启荣

   2015年12月撰写美术评论文章《无我之美-品读当代佛像画家姜雪雁》

   2017年美国中文刊物《世文报·世界文化之旅》全文予以发表

   2017年6月举办《爱新觉罗.启荣画展》

   2017年6月开始系列主讲:'清室轶闻,我的家族'

   2017年7月参加天津市文化中心图书馆《少数民族十画家展》

《雙鱼》扇面 2015年作

爱新觉罗.启荣——追梦赤子心的宫廷画者

  一提起爱新觉罗,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各位清朝皇帝,雄韬武略,英姿飒爽,著名的宫廷画家爱新觉罗·启荣就出身于如此赫赫有名的清朝皇室家族。

  出身满洲镶白旗、顶着如此光环的他,其实倍感压力。他,时而豪放而散淡,时而细腻而高贵,时而快意恩仇,一切尽在谈笑中,遥似当年周公瑾之貌,苏轼之风。

 

《五花马》生宣纸 2014年作

  谈往昔 感慨两代浮沉

  启荣先生的祖上为裕宪亲王福全,后因一些政治原因,祖上恒定即走入仕途。祖父爱新觉罗•荣懋早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发奋进入军界;从师蔡锷、蒋方震,在民国四年毕业于“北洋陆军混成模范团”第一期骑兵科。后经历政治、时局的动荡等等,担任北洋骑兵少将的祖父荣懋退出了军界。祖父曾和友人投资创立学校,还致力于其他方面的慈善捐助。

  外祖父姚骥心怀抱负,曾为国民党天津以南24县的政治督导专员,与谷正纲,周恩来,邓颖超都是朋友,为国家做出许多贡献。舅舅同样投身战地,是一名出色的冀中导报战地记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

  父亲爱新觉罗·魁权1950年参加志愿军,越过鸭绿江在志愿军后方基地医院任助理员兼文化教员、翻译,在朝数次立功、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1965年到天津工作,后全家一直居住于天津。

《八骏图》熟宣纸 2012年作

《雙駿》生宣紙 2015年作

  忆童年 文化生活丰富

  启荣先生幼年时期,曾听父亲讲过旗下宗室的生活,他理解父亲这种极其深厚的满洲情结,也十分敬重父亲将自己姓氏永远埋葬的方式。

  在他的记忆中,幼年和父亲多次去“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镇家,还曾经目睹一组歌颂工农兵泥塑人物的全部创作过程,直至最后染色阶段。因父亲常买书便与“市新华书店”的总经理成为好朋友,那位总经理常给启荣先生提供优惠的书证和内部参观购买的条子。文化生活的丰富,也为启荣先生日后成为艺术大家打下了根基。

  论创作 孤独的行走者

  自从郎世宁把西方画融入中国传统画后,清代宫廷里就一直沿袭了这种风格,成为一种独特的别具风味的宫廷画。但是,自从民国以后,这种风格又因政治及其他种种原因,遗忘多过提及。启荣先生,曾在五大道工作,现为一位宫廷画者,他就是在这样一种被遗忘的状态下还坚持着曾经皇室家族的风光和风格。作为一名孤独的行走者,有一种无奈但其实更是一种骄傲。

  启荣先生与生俱来的善良与纯真,决定了他用不同于世俗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与艺术,当然这也源于他对自己家族永怀的深情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也许,未来是怎样均未可知,但启荣先生的一颗追梦赤子之心却能为他开创一条光明之路。

 

《祝寿圖》生宣紙 2013年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