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起金文青青树——姜维群谈李树青和金文书法(图)
李树青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 姜维群文)俞平伯先生曾于1926年在重印《人间词话》序中讲:“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身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此言借诸书法中,似亦得肯棨。
有清以降,金文、甲骨、篆、隶之书法大兴,並非是衮衮诸公对几千年前之书体突然兴趣盎然,而是考据训诂之风大行,以古文字训考为能事,而后以古文字法书写之于纸上,悬之于壁。应该说,如杨沂孙、吴大徵乃至康有为、罗振玉等皆为文字学家,而后才是书法家,由此再说俞平伯的“局内人能体会,局外人能超脱”似有话可讲了。
李树青编辑出版《仰韶书屋金文字彙》
不能不说当代的诸多书家不通文字学,即使做个“文抄公”,写错别字是常态,张冠李戴让人哭笑不得的事经常发生,已见怪不怪了。然而在天津,学人李树青研究金文数十载,用十年時间,废寝忘食,編就煌煌四册《仰韶书屋金文字彙》,将商周时期金文在新世纪做了一个汇总,最终得到单字4058,重文字样34520字,成为迄今收入金文最多的一部专用字典,並于2016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字典出版,犹如立起金文青青树,作为学者型的李树青,自幼师从津门名宿龚望先生学习书法,师从张牧石.张淑纯等学习文字学。金文、篆、隶、楷等,他均下过笨功夫,特别在金文的书写上,更是书有专攻,攻有所得。
李树青作品
李树青作品
李树青作品
李树青作品
李树青作品
金文是书法诸体的冷门,是早于篆隶,与甲骨可以比肩的古文字。民国时期第一大书论家祝嘉对之大加褒颂,其在《书学史·周朝之书学》特别指出:“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以愚见书体已渐趋于工整,不若殷周钟鼎文宕逸,气韵亦不及钟鼎文之雄伟;然李斯虽称为小篆之祖,亦难望其项背。”
祝嘉之论可知钟鼎文之金文宕逸雄伟自有气象。李树青集几十年的研究临写,写出来金文的宕逸气韵和雄伟气象,为金文书法艺术立起一株富于活力的青青树。
学习书法,尤其是学习古文书法,需要循序渐近的,李树青从隶书张迁碑入手,再临习鲜于璜、礼器、曹全、石门颂诸碑,尔后在龚望先生指导下临习毛公鼎,开启了他的“金文时期”。
一入手金文,李树青的兴致一发而不可收。 汉隶需要“石气”,钟鼎文需要“金气”,当金石二气已然齐备的情况下,李树青的金文书法蔚然见大观了。
金石气是书法的高古气息,需要同古人对话,金文刻写或铸造在青铜器上,是先秦时期的宫廷贵族气息彰显,其不仅高古且具庙堂气,端庄而灵动,凌厉而飞扬。李树青体悟揣摩玩味,写出这般气韵气象,这些得益于他文字学学养和严谨的学风。他认为,金文是最古老的汉字,不应该放在博物馆中将之木乃伊化,而是让它们活化起来,作为艺术服务于当今社会。诚哉斯言。
立起金文青青树,绽出艺术丽丽花。期待树青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