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天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出作品选刊(图一)

百年华章 筑梦丹青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天津美术馆举办“百年华章 筑梦丹青”——天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画院

  协办单位:天津美术馆

  展览时间:6月29日至7月29日

  展览地点:天津美术馆

前 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我们党百年来奋斗、奋发、奋进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伟大的历史丰碑,应永远屹立在人民群众心中,更应该被铭刻在文艺作品里,化作精神的火炬,融入民族文化的血脉,永恒地赓续滋养后人。

  在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的组织推动下,天津画院紧紧围绕建党百年主题,集中全院创作力量,认真学习党史,策划研究创作,多次一线采风,反复修改完善,推出了一批讴歌党的光辉足迹、弘扬时代精神、富有天津特色的美术作品,同时邀约全国各美术门类多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共同组成了本次“百年华章 筑梦丹青”——天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览涵盖中国画、油画、壁画、水彩画、雕塑等多个门类,以丰富的美术形式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以及天津的历史巨变,彰显天津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让我们跟随这些作品走进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和火热的时代生活,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汲取前进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再创天津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张运河、张晓琎、孙鹤铭、宋少波《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中国画 250×1000厘米)

  作品简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今年我们有幸参加了天津画院组织的建党百年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我们心中圣地,因此决定创作以延安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为更好地完成创作,我们驱车前往延安,阅读历史资料,大量写生,感受延安山水之美,前后共创作了四幅作品,历时数月完成了创作。在创作中,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有了更深的认识,真正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汪洋《红船》(油画 200×200厘米)

  作品简介: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用不同的红色描绘红船和周围的场景,是绘画表现方式的一次尝试,也是对红船精神的一次艺术化表达。

谭乃麟《东方欲晓》(中国画 220×200厘米)

  作品简介: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突出重围,转战两万五千里,在陕北胜利会师,中国革命事业自此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作品着重表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北会师时的光辉形象。

陈嵘《大河浩荡》(中国画 180×580厘米)

  作品简介:作品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战场取得了绝对优势,党中央由陕北转至冀中西柏坡指挥解放全国的最后战役。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机关领导同志到达吴堡县川口,准备东渡黄河。面对黄河,毛泽东思绪万千,伫立良久,深情地说,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王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画 193×500厘米)

  作品简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重要思想理论,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中国革命萌芽、发展、壮大直至取得胜利的理论之源。延安时期,全党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学习运动,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认为,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和传播不仅仅是一次学习运动,更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体现。鉴于此,我将作品的创作主题确定为:弘扬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感召新时代中华儿女不断探索实践、追求真理,把马克思主义学风代代相传。在创作思路上,我主要强调了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要把全党在艰苦环境中不断加强学习的生动场面呈现好。在人物选择上,打破常规思维,不以主要领袖为切入点,而选择翻译整理马克思著作的博古、张闻天宣讲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场景,以普通党员群众为主体,通过对“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表现,再现学习的真实场景。二是以陕北的窑洞与远处的宝塔山为背景,点明特定环境,当时的延安在全国就是学习的象征、进步的象征,这也是本次创作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通过学习展示学风是本次创作的重点和难点。三是要把共产党人上下一心努力为中华民族寻找出路的探索精神体现出来。通过普通人物的塑造、场景布局、人物表情等,把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坚毅、乐观的品质和科学探索的精神传达出来。

王书朋、何莉《天津解放》(油画 200×520厘米)

  作品简介:解放天津是平津战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军,攻克天津,活捉国民党驻津司令陈长捷。我们这次表现的是解放军官兵艰难攻克陈长捷的老巢——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残酷激烈的巷战场景。这个极具天津地方特色的场景以往没有人表现过。我们在极具天津地方特色的外国租界地的城市环境中塑造了东北、华北野战军官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艰苦战斗的英雄群像。在典型环境中表现典型人物,能够完美地体现这史诗般的经典画面。

范扬《会师金汤桥》(中国画 260×1000厘米)

  作品简介: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战役,解放天津战役又是平津战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军英勇顽强、势如破竹,打出了我军的威风,狠狠教训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彻底击碎了他们企图利用天津地理屏障阻挡解放军解放北平的妄想,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我的这幅作品因为尺寸大,人物多,在反复思考后决定利用宏大叙事的手法,力求画面达到创造性和叙事性的图式建构,努力植入时代性的人文精神和鲜活的生命元素,用宏大的气势和细微的刻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再现感人的历史现场,使整个图式文本能够把英雄形象、庄重崇高的特点以及历史内涵、人文思想集结在一起,产生一种精神性的审美感染力和美学张力。同时借鉴山水画散点透视法,汲取了舞台美术中同台多景、映幕投射、道具点化、光影穿插等艺术元素,在一个艺术时空里集结表达,呈现出大气大美的绘画语境。

景育民、张启泰《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在天津》(雕塑 玻璃钢 130×138×140厘米)

  作品简介:作品以具象写实的雕塑表现方式,塑造了周恩来、邓颖超同志在天津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时的青春形象。作品中,一袭长衫风华正茂的周恩来与身着民国学生装亭亭玉立的青年邓颖超正以深邃的目光眺望着远方,勾勒出时代特征鲜明、气质高雅的一对情侣与战友的岁月旧影。旅行箱作为道具,寓意两位革命青年将行走在艰辛、漫长的革命征程中。作品表现了我党历史上一批杰出的青年人在民族危难时刻怀抱理想、携手担当、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卓越史诗。力求形神兼备地表现周恩来、邓颖超在青年时代就立志报国,投身到民族解放与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当代青年树立起榜样力量。

何家英《杨开慧》(中国画 165×102厘米)

  作品简介:杨开慧(1901—1930),字云锦,乳名霞,湖南长沙板仓(现长沙开慧)人,杨昌济之女。杨开慧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1年底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