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姚景卿国画——似闻婆娑振羽声(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姚景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花鸟画专委会副会长,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九三学社书画院副院长,天津市南开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博物馆副研究员。曾复制馆藏名画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李唐《濠梁秋水图》、元代边鲁《起居平安图》、清代石涛《巢湖图》、黄慎《醉眠图》等,这些复制品被日本神户市博物馆及国内各省市博物馆等收藏。

  创作作品《林岩双雉》入选八届全国美展,《正阳之灵》入选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并获奖。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出版有《姚景卿画集》《姚景卿扇面作品精选集》和《学画孔雀》等。出版专题研究性文章《广采博取、触类旁通—论吕纪茶花双雉及其他作品》发表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迎春花》刊物,与马大东合写的《浅论李唐濠粱秋水图—兼论李唐的艺术风格》发表于中国文物出版社《艺苑掇英》。2003年当选“天津市十佳当代国画名家”。

《似闻婆娑振羽声》 97cmx189cm

  他认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作为的画家,重要的是找到成功的突破口。

  于是,经过长期的思虑,他认准了孔雀。

  孔雀是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鸟,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有特殊的观赏价值。作为花鸟画家,不会画孔雀说不过去。应该有能力表现孔雀,才称得上是位合格的花鸟画家。

  姚景卿十几年苦心研究孔雀,用画笔表现孔雀。孔雀不好画,结构繁琐,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动作多变,是鸟中最难表现的。

  画好孔雀是自己的一场攻坚战。姚景卿研究古今孔雀画法,先后对元明以来的王渊、吕纪,现代的田世光的工笔孔雀,刘奎龄孔雀的色彩处理,以及日本画家度边晨木的孔雀作品,他都反复观赏,多次临摹,纵横比较。他深知前人画孔雀各有特点,如何画出属于自己的孔雀呢?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终于他画的孔雀有了突破。

《似闻婆娑振羽声》(局部)

  他发现,孔雀的复羽,像折扇的开合,开屏时绚丽夺目,光彩照人,合之则重叠厚重,婀娜多姿,有随时展开的量感。画复羽时,尾梢尽量上翘,尾羽颤动,闪烁发光,又给人婀娜多姿的神态。整体画法上,要敢于舍弃。适当夸张,如把孔雀的冠羽夸张为古代十字军武士的盔纓,展现雄性孔雀的雄伟状。色彩处理上以墨色为基调,多用矿物色,这样虽绚丽而不失典雅,显得沉厚,配景上比较单纯,应该起到衬托孔雀的效果。

  就这样,孔雀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自然。人称这是孔雀的“姚家样”。

《天寒有鹤守梅花》 132cmx68cm

  姚景卿字云生,别署抱素轩主,天津人,受家庭熏陶,自幼喜好诗文书画。“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下乡到河北饶阳插队劳动。在那广阔天地里,“大块假我以文章”,他挥舞银锄的双手始终没有放下心爱的画笔。又跋涉百里,专诚拜内画壶大师王习三先生为师,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深得先生青睐。因此,姚景卿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校时,已是身怀绝技,艺高一筹了。

  在工艺美校经过三年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他得到了校内外的名师、专家指导,并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遂被天津艺术博物馆录用为正式美工。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品丰富,独具特色,是全国著名博物馆之一。姚景卿在这里,得天独厚,如鱼入海,纵情畅游,对我国古代绘画的经典之作,无不悉心钻研,心追手摹,几可乱真,曾临摹该馆的镇馆之宝《雪景寒林图》,被日本神户市博物馆收藏。也曾作墨笔花鸟画《林岩双雉图》,颇有元人王渊、边鲁之遗韵,这种运用传统笔墨形式,描绘现实生活内容的作品,不失旧貌而有新颜。景卿画花鸟兼擅工笔与写意,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花鸟画创作中别开生面。

《野禽喧曙色》 132cmx68cm

  “少而学宜博,壮而行则专”是景卿从艺术实践中悟出的心语。他广泛涉猎宋元明以来的传统技法,厚积薄发,别成家数。一个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画家,重要的是找到成功的突破口,姚景卿认为,画好工笔孔雀应该是花鸟画创作中的攻坚战。近十多年来,姚景卿对元明以来的王渊、吕纪,直到近现代的刘奎龄、田世光,日本的渡边晨亩等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认真临摹,纵横比较,又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注意到孔雀之复羽有如折扇之开合,开屏时绚丽夺目、光彩照人,合之则重叠厚重、婀娜多姿,描绘时以墨色为基础,多用矿物色,则艳丽而典雅,配景宜比较单纯,起到衬托孔雀的良好效果。我不禁插言问道:“尝闻宋徽宗赵佶有言:‘孔雀升墩,必先举左’,先生观察深入,以为如何?”景卿笑道:“状物精微而又追求诗意,乃宋代院体画一大特色,至于孔雀升高,先举左或右,本无关妙处,此论不足为训。”余闻之十分叹服,是真画者也。

《眇视万里一毫端》 166cmx133cm

  “花香以载道,鸟语而传情”,花鸟画的发展表现在题材开拓与画法演变之中,实质是画家主观世界即思想感情发展的结果。花鸟画中,花与鸟无非是画家抒情言志的依托、媒介,必须赋予它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纵未题诗,不可谓无诗。景卿闻之,应声口占一绝云:

  锦身秀羽本天成,随类赋彩尽显形,

  写此轻盈回眸势,似闻婆娑振羽声。

  观其画,形神兼备;读其诗,诗中有画。诗画结合,与时俱进,余复何言哉!

文字引自:李西源(原天津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