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明岑谈写生与艺术创作(图)
著名画家杜明岑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杜明岑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凡具备大智慧、大影响者,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学习、探索、研究,提高学识与修养;长期深入生活,去探索大千世界之奥秘,去体悟大自然之万象,去感知地脉之涌动,去寻觅生命之温度。只有从源头活水中吸收营养、搜集素材从而诱发艺术灵感,才会不断有优秀的作品问世。
近现代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刘海粟、石鲁、刘文西、孙其峰、黄胄、叶浅予等,他们不但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为人民留下宝贵财富,而且还善于深入生活,是写生、速写的高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黄胄先生、叶浅予先生多次受邀来津讲学,我也曾多次拜访求教过他们,聆听先生的教诲、目睹先生演示作画时的风采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与二位先生亦师亦友,他们的大家风度、高贵品德、创作思想、创作态度和长期深入生活写生画速写的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今年87岁,从艺70年,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一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脉搏应永远与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要用手中的画笔为历史树碑、为人民立传、为江山写照、为时代放歌。”我平生有4枚重要印章:一是“待吾把江山图画”;二是“吾爱华夏大好山河”;三是“生活为源,造化为师”;第四枚是到了晚年所刻的“踏遍青山人未老”,这句话成为激励我坚持写生与创作的座右铭。几十年来,我一直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创作了5000多件作品,写生、速写作品达万件,至今笔耕不辍。
杜明岑作品 胡杨情
回忆过往,青年时代为了做好宣传工作,我走遍了工厂、矿山、港口、船厂、工地、油田;中年时代我由画人物画转为画山水画,写生也达到了鼎盛期,峡江两岸、内蒙古草原、戈壁沙滩、名山大川,都留下了我采风写生的足迹。为解决天津百姓常年干旱缺水的问题,经中央批准启动了“引滦入津”伟大工程,我也开始了“骄阳似火画引滦”的采风写生之旅,其间,我与孙芳完成了百余幅写生作品。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峡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将这些景观永远定格,我负重近百斤去到三峡,进行了为期40多天的“万里绘三峡”采风写生,完成了近300幅写生速写作品,当时我63岁。这之后又用了2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以长江三峡为题材的长卷《峡江大坝工地全景图》《庆祝大坝截流成功》《峡江民居图》《峡江小学》以及组画《巫峡十二峰》等。1998年,当中央号召开发大西北时,我先后3次赴内蒙古大草原,累计进行了1个多月的“翰墨寻缘画草原”采风写生,完成写生速写作品50多幅。之后创作完成了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主题的作品《石塘神韵》《奇山圣水阿尔山》《门松迎远客》等。1999年,当澳门即将回归祖国怀抱之际,我与天津电视台陈强开启了“风雨澳门行.笔墨濠江情”采风写生之旅,完成了《澳门十景》等作品的创作。2009年,我以75岁的年纪去到新疆写生,历时近3个月,克服种种困难,沿着古丝绸之路和当年赶大营的足迹,走过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奇台、昌吉、库车、喀什等地,险闯魔鬼城,三入胡杨林,深入大峡谷,勇攀千佛洞,顶风画雪山,雨中写塞湖,登高画天池,挥汗火焰山,夜画烽燧台,探索古驿道,进入无人区,深入蒙古包,走访故乡人……先后创作完成了百余幅写生、速写作品。之后的3年中,我创作了30米长的历史题材长卷《赶大营风云录》、歌颂古丝绸之路的巨幅国画《丝路胡杨驼铃声》,以及讴歌大美新疆的组画《胡杨颂》和《树老根弥壮 枯木艳阳秋》《峡谷驼铃》等作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迅速蔓延,在党中央领导下,一场全面抗击疫情之战在神州大地拉开了帷幕。我毅然拿起画笔投入战斗,把画室当成战场,用3个多月的时间创作速写近百幅。
写生创作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历时20年创作完成的百米白描长卷《寒秋津卫图》。为了完成这一长卷,我认真学习了清末民初的天津历史,深入研究了600年古城的码头文化、市井文化、乡土文化、妈祖文化、漕运文化、商埠文化、雅士文化、宫廷文化、教堂文化、洋房文化,请教了多名历史文化专家,走访了20多位“老天津卫”。我用1年多的时间到醋乡独流古镇,杨柳青年画一条街,名宅石家大院,赶大营博物馆,津沽老区吕祖堂,估衣街“八大祥”,南方客商诸会馆,海河坐标金钢桥,庙宇古刹大悲院,商贸旺区“官银号”,天津卫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文化街的天后宫,南市三不管遗址等地访察、采风、写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终于在天津建城600周年之际完成了此长卷,向家乡献礼。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既要重视师传统,更要重视师造化,生活为源,造化为师,要尊重传统—写生—创作这一定律。我认为优秀的画家长期深入生活进行写生创作,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觉的、主动的、热情的,要对未知世界抱有一颗好奇心,对待自然中的万物要有一种探索精神。深入生活,采风写生画速写,我认为有5点好处:一、可以锻炼出熟练的造型能力;二、可以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三、可以诱发艺术灵感;四、可以创作出独立成章的优秀作品;五、可以获取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当然,写生是件艰苦的差事,也应该具备较好的身体去支撑,甚至还要做好偶尔出现危险的思想准备。记得我在长江三峡、新疆魔鬼城等地写生时就遇到了一些危险的事情(其中有年龄的因素),不过收获远大于付出。从另一个角度看,采风写生也是一种享受,在大自然中享受着“森林疗法”“山洞疗法”“阳光疗法”,可以增加身体的负离子、提高免疫力。当你完成写生、画稿满箧之时,你会心情愉悦,带着双丰收凯旋。
杜明岑作品 翠屏峰
观察当今美术界,窝在画室内作画的多,而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自然采风写生的则越来越少。可能是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一些画家受社会上浮躁现象的影响,急功近利,作品也往往随之呈现“程式化”“概念化”,缺少了生活的气息。也会有某些美术团体为某项任务组织采风写生活动,而画家出于被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他们很少在现场挥笔作画,仅仅靠照相机、录像机留下一点资料(相机可以用,但只是动手写生外的一种补充),这样很难创作出优秀作品。
笔墨靠胸襟传唤,胸襟赖生活点拨,生活是唯一的创作源泉,生活是艺术家一生的根基。源远方可流长,根深才能叶茂,无源之水必会干涸,无水之木终将枯萎。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