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司军——我画钟馗(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逄金艳) 司军。号:子君,不卧人,静心斋主,1959年出生,山东济南市人,自小受业于家传。天津美院进修,中国书画函大毕业.曾受教于复千教授。对人物十分感兴趣,偶作花鸟,点缀而已,常有大幅作品问世.多是即兴作画.亦制人体画,自觉唯美写实.一直想把前辈和外人的特长融合己用,却更多迷醉于线的张扬,更喜色彩组合.几十年固守画室,临池不辍,未登名山,未涉高原.有嫌于闭门作画矣.画暇爱书,看完即忘,偶然想起,千头万绪.因而偶作小文章.变成铅字成为乐趣。

  诸多作品入典并入画集10余部.天津电台,电视台及各大报刊均有多次图片报道和专访并被多家网站登录作品和专访。

  现任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界联合会天津艺术创作委员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漫協会员,河东美协及红桥美协会员、天津楹联学会会员、天津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美专会员、刘奎龄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天津艺术学会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画院高级书画师。中國司氏文化交流中心教授。同时兼任北京市101中学,北京小学等学校艺术顾问。


我画钟馗

  相传,钟馗为灵璧人,长相相貌丑陋,但聪明伶俐,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篇篇锦绣。大比之年,唐明皇开科取士,钟馗的三篇文章字字珠玑,行行生辉。殿试时,只要明皇看中,就会稳中状元。没想到,唐明皇见钟馗相貌丑陋,竟以貌取人,把钟馗的名字划到十名以外。状元没得中,钟馗一气之下撞墙而死。后来,在唐明皇的一个梦中,钟馗的灵魂游到皇宫,一把抓住他,质问他为何以貌取人。唐明皇惊恐万分,只好封钟馗在阴间当辟邪镇妖将军,答应钟馗在他的画像上写下“辟邪镇妖将军”,并将画像送回钟馗的故乡。梦醒后,唐明皇令人呈上钟馗的试卷,仔细一看,钟馗的文章果然极佳,并提出了不少治国安邦之策。唐明皇看罢,不由得感到惋惜,于是立即按梦中所说的那样,令人一一照办。

 

  画像送到灵璧后,当地人处于辟邪镇妖心愿,便开始在节日里把钟馗画像张贴在门上或正堂中,而且据说辟邪镇妖的效果特别好。于是经过代代相传,节日挂钟馗像已经成了灵璧与众不同的习俗。灵璧也产生了很多画钟馗像的画家高手,每逢节日画像便供不应求。1915年,灵璧画家翟光远画的钟馗像还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获得金奖,给钟馗画像带来了国际性的声誉。

 

  我画钟馗始于二十几年以前。有一年的端午节,去一个朋友家,他家的老人正在往墙上很庄重挂钟馗画像。老人家给我讲了一些钟馗的传说,并说挂此画像很灵的一些例子。听了这些以后,我对此神有了初期模糊的认识。

  实际上,画钟馗画像让我第一感觉便是感到不同凡响。后来我便查了许多资料。相貌凶猛,豹眼、刚硬的长胡须、大鼻子大长嘴。手提利剑,短筒朝靴显得风尘仆仆。但我画钟馗,从来不画小鬼,我认为鬼在画外才更显得提神。

 

  门口的邻居曾经买房,对附近环境没有仔细的研究,住进去以后才发现河对岸是一处放骨灰的地方。家中有小女每每回家,上楼途中便开始哭闹。后来邻居求我给画一幅钟馗像挂在了家中。说来也非常奇怪,自从家中挂上钟馗像以后,孩子便不再哭闹了。听此反馈以后,更对我画此画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所以画起来都是每每得手。

  说到这儿,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人们为何都要挂钟馗画像了吧!那就是“避邪打鬼”。有时望着自己画的钟馗画像,望着这位怀才不遇的“辟邪镇妖将军”,也总是肃然起敬。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从传说中却能看到挂钟馗像这一习俗的文化底蕴。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