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怀念青春——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青春的记忆总是让人热血沸腾;退休的生活怎样才能更有意义?有人觉得年龄越长越应该亲近陶冶情操的文学艺术。那么,文学艺术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四年前和平区老年大学的一次活动,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年新年伊始,和平区老年大学的一个声乐班,在班长郝素华带领下热气腾腾地聚在一起,用行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诠释,退休主管副校长孟昭增、市教委主管处长解书明、高级讲师朱棣和全班四十名学员济济一堂,通过举办《怀念青春——老同学读书会》,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回眸往日生活和工作与学习,大家热血沸腾,感慨良多,仿佛人人都年轻起来,浑身充满了活力!

  和平区老年大学原副校长孟昭增对举办这种读书会非常支持,他说,现在人们聚会往往是吃吃喝喝,而老年大学声乐班的郝素华班长组织的这种读书会非常新颖,富于意义,通过读书,特别是读津门知名作家岩波这种记述青春生活的书籍,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家庭、朋友、同事的爱,善莫大焉!

  老年大学声乐系高级教师朱棣指出,郝素华她们这个班组织这种活动非常好,是日常生活的良好调剂和一次生动、深入的学习,岩波的作品我读过不少,很有积极意义,大家手里的这本《我把青春献给你》值得一口气读完。随后,朱棣老师带领“老青年”们唱起《青春啊青春》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嘹亮的歌声把活动掀起了高潮!

  此次前来参加活动的还有岩波母校的老师、天津教委的处长解书明,他带来了岩波入伍时和他和学生会干部的合影,说岩波原是我校学生干部,经过部队的锤炼和生活积累,多年后写出了记述部队生活的《我把青春献给你》这部佳作,我为他而骄傲!

 

 

  岩波做为受邀代表成为此次活动的主角,他介绍了这本书的成书过程,特别感谢生活的锤炼和赐予,没有生活就没有这本书。而部队这所大熔炉和大学校所给予每个战士的,不光是摸爬滚打的艰苦和汗水,还有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我们的部队之所以在战争年代无坚不摧,在和平年代是钢铁长城,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宗旨。

  前来参加活动的大哥大姐们来自各行各业,有老知青,有部队大校,有高级讲师,有中学教师和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还有业余歌手,全是退休人员。高卫红、杨美霞、张心怡、宗相敏、郝爱珍、任德春、张淑燕、杨彦娥等八位学友,现场朗读了岩波长篇小说新作《我把青春献给你》的片段,朗诵了学员杨军大姐的读后感诗歌,一起追忆过往的岁月,怀念曾经的火红青春,全身心体验了怎样让文学艺术走进退休生活。作家岩波和主持人、班长郝素华高兴地与朗读者任德春、郝爱珍、宗相敏、张心怡、杨美霞、高卫红合影。

 

  作家岩波自幼爱好文学,最早于初中学二年级开始在报纸发表文章,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此后沉淀了20年,于2002发轫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转年投入专职写作,同时坚持深入生活,曾经在北京央企一年,云南民企一年,毛乌素沙区两个月,西青区霍元甲家乡一年,北辰区后丁庄一年,冀中农村一年多等,迄今已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20部,中短篇小说集2部,各种题材的歌词多首,总计逾700万字,一些作品在读者中反响强烈,并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项。为在紧张的写作生活之余缓解疲劳,从2006年开始岩波走进了和平区老年大学声乐班,在朱棣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声乐。音乐生活给予了岩波阳光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让他在叙写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时候,能够始终站在广大读者的立场进行观照和描摹。《我把青春献给你》出版后,原河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耀进读后认为非常好,便要求宣传部每人买一本,让大家阅读;和平区老年大学的学员班长郝素华读后很受感动,又帮助全班学员每人买了一本,并组织了这次读书会。

  文学艺术来自现实生活。岩波写这本书的初衷,是要记述一支英雄部队在和平年代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岩波曾经在这支部队当兵五年。这支部队的前身是115师,打过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打过两个: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抗美援朝又打过了三八线,被彭老总誉为“万岁军”;杨子荣排就在这个师,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面的英雄连队就在这个师。这样一支彪炳青史的英雄部队在和平年代是怎么表现的?在岩波当兵的时候恰巧赶上唐山大地震,这支部队以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抗震救灾,把一支英雄部队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岩波早就想记述这个过程。早在上世纪80年底,就动笔了,但一直未能满意,二十年后出版了长篇小说《那年那些兵》进行记述,这本书在老部队很受欢迎,广为传阅,还把这本书放在荣誉室里,但岩波仍然不能满意,便多次返回部队体验生活,找回当年的感觉,遂写出《我把青春献给你》这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山东作家许胜勤,津门作家宋仕敏、张凤琴、殷秀玲、朱春生、刘炜,分别写出评论文章,对这本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热评,让这本书的基本精神更加彰显。获得各方面一致好评和认可。岩波高兴地为读书会同学签名。会后大家恋恋不舍合影留念。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