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陈克昌染翰章草——既重传统,又不保守(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陈克昌  天津人  斋号二池龛。师从王学仲先生,章草受余明善先生指教颇多。现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书画研究会会员,作者真、草、隶、篆均精通,由以章草为精品。现为翰瑞轩画店艺术顾问。

 

陈克昌的书法艺术

刘凤棋

  陈克昌先生染翰章草,既重传统,又不保守。他首先从皇象《急就章》入门,取其结体平正稳重,进而取索靖矫健飞动,刚柔相济。又取宋克为研习重镇,求其挺拔清雅之势及字体多变之风姿,在此基础上遍览诸家,手摹心记,取长舍短。又遵王学仲先生师嘱:“研习章草一事,宜在临急就时并临竹木简书。”深入的研究探寻简书的造形取势特征,做了大量筛选临习功课。广征博取,参以已悟。以一字一乾坤,整篇大宇宙的思维,体悟创作阴阳合和得势之妙有。寒暑不辍,呕心沥血,终于铸就具有个性风貌的章草品格。银勾蚕尾,体势遒美、古雅清逸。气机冲和,沉稳中寓飞动,劲健中含宁静,拙朴而洒脱,凝铸而灵动。整篇章法得势,章体文字耐读。并创作了一批多字章草宏篇作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好评,以至求书者纷至。

 

  克昌先生书写之外亦重理论探求,细心梳理孜证,广征博引,著文解析。明章草之源流、递变,述诸家之所长,荐书迹之经典。视野之广,探索之深,文理之清晰,令人叹服。如今已发表系列文章二十余篇。实为先生切身体会,亦为有志于章草学习者造一阶梯,其功善莫大焉。

  克昌先生的成功除了在字中的苦求以外,尚得益于其人品和学识。先生为人儒雅,谦和,不鹜浮品,不为利往。接王学仲先生薪传,请益者吴玉如、郑诵先、启功、史树青、祝嘉、罗丹、孙正刚、王坚白、徐暇龄等先生且多为者宿大家。章草受余明善先生的指教最多。文游者多为勤恳作事之人。于学识方面,克昌先生身兼五种身份:电子高级工程师(有开发产品、组织生产的实际经历);中医师(列津门儒医李琴盦先生门墙、具扎实的中医理论修养和多年临床经验);教师(退休后从事书法教育多年,任课包括隶、楷、草、行和章草,曾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收藏家(钟情书籍文玩,尤以收藏国内名家手札为最);书法家。电子工业的科技高端性、前沿性则要求填密的思绪,定性定量的实验分析能力;不懂阴阳,不明辨症无以成医,不具仁心不可行医;教师则必须具有耐心、热心和责任心,具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具有抽丝剥茧的准确和简洁的授业本领;丰富的收藏则需要眼力、经验。反过来又可以不断的提高人的艺术鉴赏水平。这些身份以及由此历练的各种才学一定会在书法的学习研究中起到作用,此不须多析。有道是功夫在诗外,功夫亦在书外。

 

 

 

  “章草之兴,远自秦汉”,“章草之兴,当于隶分同时,亦同出于篆,第其承变隶分独多,所谓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汉俗简坠,渐以行之”(王薳)。“章草即隶之捷”《张怀瓘》如此,章草一体距今时日之远可知。“章草即兴于汉,而大盛于魏晋(王薳)。”书迹所传有三国吴皇象《急就章》、西晋索靖《月仪帖》等为其时作品,可谓寥寥无几,由此可见探寻汉晋时代章草全貌的艰难。

  魏晋以后,章草虽未湮传,然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涉猎章草的书家少之又少。在元有赵孟頫,在明有宋克等,方使得这一文化奇葩得以流转承传,书迹则也为少见。这无疑增加了研习章草的难度。清末民国为章草的第二高峰期,出现了沈曾植、王世镗、余绍宗、王薳等大家,继之有王蘧常、高二适、郑诵先等人。虽为高峰,然放眼整体书坛,专事章草研究创作的人还是少得可怜,由此看研习章草绝非易事。当下有人讲,陈克昌先生选择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书体专业,懂的人少,市场又小。不过笔者却认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文化承传即使小众,亦当有人用心去做。为此,陈克昌先生孜孜不倦,乐在其中。陈克昌先生博学强记、涉猎广泛,余等有疑问时常常请教,均获得满意的回答。如此只以书法家定性克昌先生未免畐仄,当以学人书法家称谓更为妥当。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