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画家彭连熙红楼梦书画展将开幕(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逄金艳/报道) 著名画家彭连熙红楼梦书画展,将于2021年12月25日在冯其庸学术馆开幕。
开幕时间:2021年12月25日。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1月10日。
展览地点:冯其庸学术馆。
主办: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天津红楼梦研究会;冯其庸学术馆。
协办:吴玉如艺术馆;南京益生书画院崇正书院;天津湖社画会。
彭连熙:笔名熙怡轩,1947年⽣于河北迁安,久居天津 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艺术委 员会委员,天津湖社画会理事。
主要参展: 1980年 作品《藕⾹消暑图》⼊选全国红楼梦专题画展。 1987年 为上海希尔顿⼤酒店主宴会厅主笔绘制壁画《韓熙载夜宴图》。
1999年 作品《江南五⽉》⼊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作品《清韵》⼊选中国画三百家全国美展。
2000年 作品《春藤》,《荷塘清韵》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和⽂化部⼈才中⼼题名,参加“中 华世纪之光”提名展。
2002年 作品《江南七⽉》⼊选第五届全国⼯笔画⼤展,获优秀奖。
2009年 作品《牡丹亭》⼊选笫⼗⼀届全国美展,获提名奖。
出版三⼗多部美术专著: 《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插图,团结出版社; 《红楼群芳图》,天津杨柳青画社; 《彭连熙红楼梦群芳图》天津⼈民美术出版社; 《彩绘本红楼梦》天津⼈民美术出版社; 《红楼梦》(中国古代经典戏曲⼩说彩绘本)上海⼈民美术出版社; 《红楼梦特种邮票邮册》中国邮政,北京市邮票公司; 《红楼梦⾦陵⼗⼆钗邮资名信⽚》中国邮政,天津市集邮公司。
主要收藏:2010年,⼯笔重彩连环画《牡丹亭》其中12幅由中国美术馆収藏。
传神写照尽得红楼神韵。
—— 彭连熙先生红楼梦画读后
張庆善
用绘画艺术弘扬曹雪芹精神。
胡德平
精美插图,妙笔生花,怨而不怒, 含而不露,红楼群芳,入骨入髓。
蔡义江
彭连熙的工笔重彩绢本精绘“金陵十二 钗”颇具特色,通篇充满着鲜明的古典氛围, 画中的红楼仕女超脱、文静、阴柔、典雅。他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衣钵,将布局经营、人物 刻画和与之相适应的笔墨形式融贯一体,以空 灵的水墨、洒脱自如的线条、传神的形象,呈 现出笔墨的精微,情高而格逸,具有高超娴熟
的造型能力,深受读者喜爱。
赵建忠
陈冬⾄:号觉尘、觉迟、⽼迟。祖籍⼭东曲⾩,1941年⽣于河北省⽯家庄市。 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乐 学院合并为天津艺术学院,任天津艺术学院院长。后两院分开,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顾问。
前⾔
灵秀含静趣 典雅蕴书⾹
中国⼯笔重彩画艺术是⼈民喜闻乐见的⼀种绘画形式。连熙⾃青年习画始,深知中国唐代绘画的⾼度,他关注唐代的周昉、张萱、孙位等⼤家之作。《簪花仕⼥图》《捣炼图》《⼋⼗七神仙卷》他都细⼼研究,仔细模仿,从中体会艺术上的奥妙,所以古风给他帶来⼈格和性情的变化,虽已年过七旬,⼀直保持着稳重、清逸、不骄、不躁、宽厚待⼈的风度。对待⾃⼰的绘画,⼀丝不苟,不张扬,不得意,正像他⾃⼰的独⽩:“院中的梧桐已不再繁盛,微风过処落叶飘飘,⼜到橙黄橘绿之时,岁⽉流逝,秋霜染鬓,不觉丹青之路已过六⼗春秋。”今天看连熙之作,我觉得他的努⼒及⾛过之路是艰苦⽽⼜不平坦之路,今天的成绩也说眀他在研究,继承古⼈的作品,尊重⽣活感受和观察,研究今⼈的⼯笔画作上所做的努⼒,他与同仁⼀道为⼯笔画艺术的发展⽽努⼒并服务于社会。
他出⽣在建国前,成长在红旗下。他仰望着⾼⾼的蓝天上和平鸽飞过的时候,梦想⾃已长⼤成为⼀名画家,但命运偏偏捉弄他,他在天津南开中学⾼中毕业后,虽考上美院去深 造,正赶上1966年我们民族遭受“⽂⾰”苦难的开始。他只有⾛上了⾃学之路,他寻师访友,相继叩响了诸多画家家门,孙其峰、杨德树、杜滋龄……他还幸运地得到了吴⽟如先⽣在古⽂和书法上的指教,获益匪浅,是诸多⽼师的帮助和指导把他领进艺术之门。他先后出版了年画、连环画等百种作品,⾄九⼗年代相继参加了全国美展、中国画三百家画展、九届全国美展,世纪末和我⼀起参加了由⽂化部⽂化艺术中⼼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举办的“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作品《牡丹亭》获⼗⼀届全国美展提名奖,其中⼗⼆幅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天津⼈民美术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上海⼈民美术出版社等专业美术出版社给他出版了《彭连熙画集》《彩绘本红楼梦》《彭连熙给红楼梦群芳图》等三⼗多部美术专著。从他的成绩可以看出他艺术⼈⽣道路上的成功之处。
当我们翻开彭连熙的画集,从中充出⼀股清风,红楼梦⼈物画更是他多年的艺术集中体现,⼈物传神,技法到位,情景交融,画蕴诗情,景物画得丰富⽽具有传统功⼒。
连熙的画不论⼯笔写意,⽩描重彩,笔下物象形成他典雅沉静的风格,仕⼥形象从不浓脂腻粉,忸怩作态,⽽注重仪态端庄,⽣动灵秀,追求内在⽓质,淡然天成,在⽣动的⽓韵中蕴含静美。细品连熙的画,⾃有⼀种萧疏散淡之情在绢素间,没有任何流⾏的尖嗓门和怪腔调,如临流观云,⽓韵天成。这种境界不在于物象⽽⼜寄托于物象之上,画境即是⼼境,没有淡泊恬静的⼼境和深厚的⽂化底蕴,是很难达到如此境界的。
连熙的为⼈和他的画⼀样,朴实⽆华,⽢于寂寞,从不张扬,在创作上思维活跃⽽⼜严肃认真。虽年过古稀仍精⼒旺盛。作品由熟返⽣,以⼀当⼗,今后的创作会进⼊另⼀番佳境。
连熙的绘画艺术,⾄今仍在不断探索,实践。他的艺术道路也颇有似我之处,所以我⾮常理解他的喜怒哀乐,从中也体悟到⼀个真理,艺术是实践出真知,从战略上和战术上都要遵遁艺术规律来做,才能成功。连熙和我虽不常谋⾯,但⼼⼼相印,他的成绩我全记在⼼⾥,也从⼼底⾥为他的成就⾼兴,现送他⼀⾸七⾔诗以作为此⽂结束。
⾦秋落叶黄遮径,⼣阳⽆限红滿天。游遍华夏⾃得意,丹青伴君尽笑颜。
杜滋龄
红楼群芳图
红楼雅集通景
彭连熙书法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