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赵作梁国画——小画中的大境界(图)

1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赵作良,笔名赵作梁,1944年出生。幼喜涂鸦,曾于文化宫旁听萧朗先生的教学,后到专业学校进修,在马翰章先生的教导下奠定了书画的基础。在此后几十年中,于教书授课之余,拜师访友,曾得到孙其峰先生的悉心指导,受益颇多。又上溯八大山人、石涛、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诸家,笔耕不辍,遨游于笔墨之中,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作品《高秋》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大泽深处》曾赴香港展出;并刊于《天津二十一世纪中国书画作品集》;《池畔》入选《中国当代国画集萃》。理论文章《试谈“六法”在绘画中的应用》发表于《花鸟画构图》一书中并出版。


小画中的大境界


张志连/文


       赵作梁老师的这组作品,您能看出这些画的尺幅吗?要不是亲眼目睹,很难让人相信这些画竞都是一平尺的小画。中国的花鸟画与山水画的区别之一是:山水画是画整体,是缩小的。千山万壑容于一纸,可谓咫尺千里;而花鸟画是画局部,是放大(或等大)的,一花一叶,一石一鸟既可成幅。可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兩枝(杨州八怪之一李方膺句)。所以,自古以来花鸟画表现局部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在小尺幅的作品中,多以折枝花卉居多,少有大的场景。


      看了赵作梁老师的这组作品,不噤对其精准的造型、简练的笔法、多变的构图、生动的笔墨和恢宏的气势所折服。尺幅的小画中既有麻雀、翠鸟、山雀等小型鸟,又有仙鹤、蒼鹰、鸡鸭等大中型鸟;既有蒼老的孤石、稀疏的斜枝,又有茂密的丛林、广阔的原野和无垠的沼泽……画面內容并不复杂,一石、一鸟、一丛枝(草),确用这些简单的构件把要表现的东西巧妙地置于有限的空间之内,主次分明,虚实相映,放得开,合得拢,构成浑厚的气场并表现出强大的张力。作品的整体性、欣赏性和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为画界同仁称道。


       花鸟画要表现恢宏的㘯面,磅礴的气势并非易事,尤其是小幅作品,要作到简而不单、整而不碎、笔墨生动、神完气足更是难以驾驭。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赵作梁老师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力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我们期待赵作梁老师不断地有更新更多的作品问世!


      个人管见,欢迎指正!


2018年3月4日


赵作梁作品欣赏



17



3



5



7


8



10


11


12


13




(天津湖社)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