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军旅画家杨雷鸣——用水墨裁剪人生(图)

1

      杨雷鸣,军旅画家,绘画作品,以人物与山水见长,讲究画韵诗风书为骨,其代表作《铁血军魂》与《意象山水》系列国画作品,虽属小作,亦抒心曲,读来倍有朴实无华,清风徐来之感,被誉为“新文人画——散文画儿”。

他的人物画,多取材于军旅营地,结构严谨,形神兼备,要么大气张扬,要么柔和恬畅,是其大气大度,外和内刚天性的外化。


       他的山水画,不拘于山河实相的刻划,而着意宇宙精神的塑造。运用水墨的灵性,结构的张力,使作品大气流贯,意象横生,是其朝圣艺术,向往未来胸襟的完美升华。


      “借古今大师的创造智慧,走出一条艺术新路!”是杨雷鸣的心智之光。这“光”照亮了他的过去,也必将照亮他的未来。

2

《苍松添秀色峻岭总呈祥》


用水墨裁剪人生


杨雷鸣

 

      质言之,画散文画儿,就是用水墨裁剪人生。


      我作为一名军旅画家,特别是作为一名军旅散文画儿的画家,总是伴随着自己的作品一起成长。


      我相信,我的第一幅散文画儿《晨钟暮鼓》的问世,也会从中重新发现一次自我。这种发现简而言之,就是“个性之人绘个性之画”。这种新的自我。是一种喜悦,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激励。

3

《大漠深处》


      因此、从那时起,我便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散文画儿的创作。我深知,要走出散文画儿的康庄大道并非易事,因为它为我提出了更高的创作要求,要求我不仅要有深厚的生活素养,艺术素养,而且要有很高的政治素养、文学素养。这比起以往那种单纯的线条和墨块的杂绘,实在是难得的太多了。


      所以,从那时起,我便对文学方面的诗歌、戏曲、散文、杂文等,对书法方面的行书、隶书、楷书、草书等,绘画方面的国画、水粉、油画、雕塑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散文画的辉煌。

4

《净域祥光沐苍生》


      一九九六年八月,我有幸在天津与福建国石堂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总结交。当时、他诚聘我为其公司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月工资一万五千元。我不为所动,婉言谢之曰:“老弟,谢谢了,你给予的信任和待遇固然诱惑,但我对人民军队的铁血情结更诱感。”他听了深有感触地回答说:“老兄,你太伟大了,在这个过于看重金钱、看重自我的时代里,我们似乎发现了一种美好的人性,看到了一种敢于超越自我的力量。”听了他的直言,我也似乎分明地感受到了心灵的跋涉和思想的攀登。


       不久、我凭着一个商品大潮与神圣职责撞击下的军人的内心世界的灵感创作了一幅中国画《铁血情缘》,画间题以散文“用尺子量钱的富商生活固然充满诱惑,可我对军旅的留恋却是用尺子量不出的铁血情结”。

5

《茫然天地一汪水》


      之后,此散文画儿被“深圳东亚美展筹委会”选送日本、韩国等地展出并收藏。这是我的散文画儿第一次走出国门。


      之后,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之下,我开始将散文画儿的创作视线转向对我国边塞军旅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对散文画儿概念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认识到,任何画种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不拘一格的,散文画儿当然也不例外。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有所变化,也应该不拘那种“诗、书、画、印”并茂的一统格局。不论浪漫的画面中题不题浪漫的散文,只要创作最终结果,画面和画意都实现了浪漫的完美结合,就可以称之为“散文画儿”。

6

《梅山绕烟池》


      所以我竭力投身“天山雪凝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巍”,“交河城边鸟飞绝,轮 台路上马蹄滑”的国门哨所。去体悟边塞艰苦的生活,剖析边塞军人向来为生命个体所承受的种种社会压力及其对社会的感知,从而发现了边塞军人所特有的铁血气质,以及所特有的“丈夫志四海,千里犹比邻”的博大情怀。


      也正是由于边塞军人那种铁血气质和博大情怀对我一个军旅画家心灵的撞击,正因为有如此切肤之感,我的散文系列画儿《边关军魂》成功诞生了。

7

《天地通达》


      此系列计由530余幅军旅散文画儿组成。其中、在国内外美术大展中获奖的有表现边塞军人在近乎无人区的高原上值勤的《守望昆仑》;在帕米尔营地日夜巡逻的《古道驼铃》;在东北漠河营地爬冰卧雪的《雪浴》;在零下50多度的北疆种出四季常青蔬菜的《暖冬》。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西藏艺术馆、内蒙古群艺馆展出收藏的,有表现江南女大学生痴情的眷恋着边防军人的《哨卡婚礼》;乌苏里哨卡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把饲养的膘肥体壮牛羊屠宰后,投进“天然冰柜”,准备献给地震灾民的《寂寞的情怀》;关荣祥烈士在赴死的“战场”写下了儿女情长的遗书《不朽的遗言》;边防官兵与西藏牧民共同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结下深厚友谊的《茶情》《依依惜别》。

8

《天地悠悠情》


      系列散文画儿《边关军魂》所描绘的每一个形象,都源于实实在在的边塞军人。而那些军人日夜与高原风相随,与昆仑雪相伴,他们站起像雪峰,倒下如江河,升起成为星座,飞翔成为雄鹰,奔跑成为骏马。所以它属于一种“大美”,是对边塞军人最真挚,最到位,最精美的礼赞。所以它属于一种“大美”,是对边塞军人最真挚,最到位,最精美的礼赞。


      系列散文画儿《边关军魂》之所以感动人、震撼人、是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的超越和希望。所以它又属于一种大我。正如身处帕米尔高原的种菜战士方明所说:“没有希望的心田是寸草不生的荒地。”所以它又属于一种“大我”。

9

《听泉图》


      然而,那种“大美”和“大我”,又更多地为边塞军人所特有。抓住了它,也就抓往了边塞散文画儿审美的函义;把握住了这种美,边塞军旅题材的散文美学才能熠熠生辉。


      这就是我的散文画儿的自然延伸。


      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对散文画儿的认识观念也不断深化。我认识到,军旅散文画儿应当“拟容取心”,有血、有铁、追求充实之美。因此、我把创作的范围和思路,由原来的《边关军魂》系列,一下拓展向了更加广阔的时空。

10

《西域天高爽冰凝泛祥光》


      当时,我极力站在东方军旅文化的峰颠之上,俯视商业大潮与神圣职责撞击下的当代军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发现了当代军人美好的人性和超越自我的力量。


      正是这种人性和力量的撞击,才使我重新发现了一次自我,而这种发观要而言之仍然是“大美大我之人描绘大美大我之画儿”。这种新的自我是一种喜悦,一种收获、一种激励。

11

《雪山辉映曙色暖》


      因此,我又一口气创作了计有370余幅的系列散文画儿《铁血军魂》。其中,表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平津战役的《运筹帏幄》,被“天津解放50周年画展组委会”收藏;表现中国女子特警队员训练生活的《女儿红》、《女警特战排》,被“中国深圳国际实力派画家优秀作品联展”选送瑞典、比利时展出;表现武警官兵抗洪抢险的《铁臂锁大江》、《惊涛裂岸》被“闽南抗洪纪念馆”展出并收藏;表现武警救助西部贫困山区辍学儿童的《叔叔、我又上学了》获国家文化部,国家计生委等七部委颁发的“中国人口文化美术作品银奖”;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鄂尔多斯女子牧马班”放牧生活的《晨曦之歌》是我获得“2005.天津市十佳青年美术家”荣誉称号的骨干画作;《更喜岷山千里雪》被《天津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刊》选用并收藏;表现刘少奇在北方局领导天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如火如茶》被《画说天津六百年》巨型画册选用。

12

《雪线》


      在这里我敢说:品读系列散文画儿《铁血军魂》并为之震撼的同时,您一定会情不自禁触摸到画家永不倦怠的赤子之心,对自己军旅人生的崇敬热爱,赋予作品血肉般的真情实感,呼出时代的烈烈征程。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镌刻着一段当代军人的英雄历史,都埋藏着一个感人泣下的悲壮故事。我又怎能不为之激昂和振奋,热血沸腾!


      然而这一切都标志着我的散文画儿开始走向成熟。


      中国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大门类,并非一开始就为世人所瞩目,或者一炮走红,而是到了后来,随着自身程式的不断成熟、完美,或炉火纯青,才饮誉于世的。我的散文画儿作为新文人画的一个分枝,当然也不能例外。这些年来、正是因为我的散文画的自身程式不断走向成熟,所以、散文画儿这个称谓,才能在大型辞书《1995·中国美术名家大辞典·军旅画家杨雷鸣与他的散文画儿》、《2000· 河北日报·水墨散文写军魂》、《2001·中国画·笔墨散文情》等多家媒体享有一席之地。

13

《雪域妙吉祥》

14

《雪域之灵》

15

《雪域之韵》

16

《月荡万重山》

17

《长韵》

18

《紫气群光》

19

《谷壑深处》


(北京华夏丹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