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刘栋先生的刻瓷艺术一一镂玉雕金不计材,摩天巨刃试瓷胎(图)

7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天津画院金石书画家、鉴藏家刘栋先生,一九四四年生。四岁始临池,取柳公权玄秘塔法帖发蒙。十一岁从叔父刘未央,再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刘栋先生经过几十年研练柳欧和篆隶,掌握了各种书体的精髓,所写书体达到形神兼备之功。所书体在行内外赢得一片掌声。但刘栋先生不觉满足,一直在困惑,这个困惑就是学别人的学的再好,也是高仿而已,如何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为此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艰苦的研读演练探索,使他悟出了应该从金石下手,先学“死”后学“活"。金石是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于是他抛弃了之前临摹的各类字帖直奔古文物载体,直接用笔去体验勒写古文物本字的感觉。从魏碑上汲取有益的精髓、研究毛公鼎上的西周金文书法等都是他学习金 石书法的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形成其特有的质拙、雄健、古穆的金石书法风格。当今篆刻书法名家韩天衡赞叹刘栋先生的书法为“世间无二书法”。金石篆刻书画名家华非先生品评刘栋先生的书法曰:“意与古会 特立独行”。

1


镂玉雕金不计材 摩天巨刃试瓷胎——记刘栋先生的刻瓷艺术


      去年冬天,参加一个艺术展,车上遇到了老友刘栋,我问他近来又有什么新的作品?他当即就把怀里的一件刻瓷作品举起来,顿时我就觉得眼前似燃起了一片光彩,我被这件刻瓷作品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它可以称得上是大家作品了。有的人被世人称为是“大家”,那是因为他的艺术已经被千百万人所接受,并且已经融进了人们的心灵世界,他的作品带给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人们喜爱他的作品,把他的艺术境界看得不可攀登,这样人们就称他是一位大艺术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一位“大家”。

2

刘栋先生

3

刻瓷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引起轰动。


        当然在商品社会,艺术也不是一方净土,有人用种种的商业手段,把自己吹嘘成了一位“大家”,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这类的“大家”,如今几乎遍地都是,什么本世纪最这个、最那个的吹得也颇有一些声势,但是可悲,这类的“大家”,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位“大家”,但到问起人们,这位“大家”有什么作品的时候,人们就回答不出来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那种“家”大、而作品不大的“大家”。但是,也还有的人,他们的艺术世界很难走进千家万户,他们自己的艺术世界极大,而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的空间却很小;然而,确确实实,他们却在自己的艺术空间里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样的具有真实意义的大家,往往是不容易被人们所认识的。


4

与周汝昌先生看刻瓷作品展

5

此图:为刻瓷展的第二部分


      刻瓷艺术始于唐宋时期,到了清代,曾经达到过一个高峰期,但历史上的刻瓷艺术,只是供宫廷赏玩的一种技艺,帝王权贵们在自己心爱的瓷器上,刻上自己的题跋书法,就成为既可永久保存,又有无限神韵的一件器物。从事刻瓷艺术,要求从艺者必须具备造型,金石、书法、绘画,以及文物、考古等方面的知识;唯其如此,才能理会瓷器的肌理色状,在凿、刻、划、擦、点、染之间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付出的心血实在为局外人所无法想象。刘栋肯下苦功夫于刻瓷艺术,只能说是一种执着的艺术追求。他追求什么呢?他自己说:“一件瓷器,有它自身的艺术语言,我玩味其意,发乎于心,刻乎于瓷,于是在盘、砖、板、瓶、鼎之上,就有了与其息息相关的书画铭刻,于是也就生发出了这件瓷器的神采来了。

6

与冯骥才、华非先生一起观看刻瓷作品

7

此图:为刻瓷展的第三部分


       欣赏刘栋的刻瓷作品,每一件都令你叹为观止,他刻的瓷盘《黄山云海》,高山巍峨、青松挺拔、层层流云,似远似近、亦飘亦行,那真是别有神韵、栩栩如生,饱含着无限的雅趣。他刻的许多名人书画作品,几件苦禅、雪涛大师的画作,竟然不失原作的意境,更有金石和瓷刻独具的味道;刘栋称自己的这些作品为“移绘”之作。1988年,刘栋在北京举办个人刻瓷艺术作品展,中国书法、美术界的许多权威亲临参观,在刘栋保存的纪念册上,我读到了书法家肖劳先生的题词:“刻瓷今喜遘奇才,涂釉瓶盘宜素胎,兴致鼓刀如落笔,眼中峰矗亂花开。”启功先生步肖劳先生的原韵和题;“镂玉雕金不计材,摩天巨刃试瓷胎。缤纷似锦盈瑶席,雾蔚云兴眼顿开”的题词,道明了刘栋的刻瓷已经达到了独树一帜的境界了。

8

与史树青先生在一起

9

此图:为刻瓷展的第四部分


      刘栋曾为日本首相和香港总督治印刻瓷;中央电视台曾经为他摄制过一部专题片;他的许多作品曾到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展览;他自书的《大漠追风刻瓷盘》和《永受嘉福刻瓷瓶》入选日本国第六回产经国家书展,成为该书展入选的唯一一位中国艺术家。


作者:林希


       林希:著名诗人、作家。1935年出生,1955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80年平反,出版诗集四部,其中《无名河》获全国新诗奖,《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等。

10

与张仃先生在一起

11

此图:为刻瓷展的第四部分

12

与秦征先生一起观刻瓷展

13

与唐石父先生在一起


刘栋先生刻瓷作品


名家题辭


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题辞:

14

镂玉雕金不计材

摩天巨刄试瓷胎

缤纷似锦盈瑶席

霞蔚云兴眼顿开


次肖重翁韵题刘栋同志刻瓷纪念冊启功


       启功:已故著名书法大师。1912出生,满族。姓爱新觉罗,雍正帝九世孙。曾在辅仁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著名书法家肖劳先生题辞:

15

刻瓷今喜遘奇才

塗釉瓶盘宜素胎

兴致鼓刀如落筆

眼中峰矗乱花开


      刘栋刻瓷专家腾誉津门   作品即将展出 夫人来京相邀  前往欣赏   吾以耄耋颓龄  辞不能赴  赋谢以诗即博一晒  九三叟肖劳


      肖劳:已故著名书法家、诗人肖劳,1896年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诗词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著有《肖劳诗词曲选》等。


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辞:

16

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


刘栋刻瓷家雅属  沈鹏


       沈鹏: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及诗词作家。1931年出生,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荣誉主席及艺术品中国荣誉艺术顾问等。


篆刻泰斗韩天衡先生题辞:

17

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


刘栋先生刻瓷观后  有此感  韩天衡


       韩天衡:著名书法篆刻大师。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著名书画大师 鉴定大家谢稚柳题辞:

18

精雕细刻

艺术之英


刘栋刻瓷展览戊辰春仲   谢稚柳 题


       谢稚柳:已故著名书画大师 鉴定大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


书画名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题辞:

19

集书画艺术

拓刻瓷天地

刘栋同志刻瓷志贺


愛新觉罗溥佐


      溥佐:已故书画名家。1918年出生,北京人。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自幼在父亲爱新觉罗·载瀛及兄溥雪斋、溥毅斋、溥松窗熏陶下,酷爱书画。天津美术学院任教。有《溥佐画集》等。


书画名家王颂馀题辞:

20

锲追秦汉

意溢商周


       刘栋贤友擅刻瓷  攻之有年 锲而不舍  臻于妙境  撫古之作 尤见功力   丁亥年孟夏颂余
 

      王颂余:已故著名书画家。1910年出生,1936年先后从溥心畲(溥儒)、刘子久学画,1938年从溥默公(即爱新觉罗·溥修)学书法。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


著名红学家书法家周汝昌题辞:

21

以铁为筆

以瓷为纸

君有异才

艺境无止


刘栋刻瓷家属  周汝昌


      周汝昌:已故著名红学家、书法家。1918年出生,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书法名家李鹤年题辞:

22

刘栋刻瓷展


戊辰清明  李鹤年 题


       李鹤年:已故书法名家。1912出生,曾任天津书协副主席,天津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主攻汉隶,二十岁时师从王襄学习篆书,1935年师从吴玉如,为入室弟子,1945年后又随方莱雨学习碑版考证。


著名书画家范曾题辞:

23

鑿云雕龙

神思眇眇

题刘栋同志刻瓷  龙年范曾


       范曾:著名书画家。1938年出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著名作家 书画家冯骥才题辞:

24

瓷不刻不成器


观刘栋同志刻瓷展后有感  遂题之书之     一九八八年五月   冯骥才


       冯骥才:著名作家、书画家。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津门书画家)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