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门知名青年书画家慕昆——翰墨绘佳作,妙笔染丹青(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逄金艳/报道) 孙海燕 字慕昆,号雅韵轩求真阁主。
天津人,曾为军旅书画家,自幼秉承家学,酷爱国粹艺术,尤其对书画艺术执着研习,擅长中国画、书法、昆曲、茶艺等,尤其喜画鳜鱼芙蓉,天鹅荷花,笔墨酣畅,构图别致,有自家风貌,深受好评,得到多位书画名师指导,其作品曾多次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刊发,入选天津市级美术作品展,入选第九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受到专家好评,得到收藏家的青睐。
现为: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会员;天津市昆曲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河西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河西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天津市炎黄文化河西分会秘书长;天津市瑞江书画院副秘书长。
翰墨绘佳作 妙笔染丹青——散记津门知名青年书画家慕昆
撰文:陈汝明/松石
值此"八一″建军节前夕,在一次书画活动中,有幸邂逅知名书画家慕昆。在交谈中得知:慕昆近期正忙于书画创作,全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绘制精品佳作,为"建军节″献礼。此间,书画家慕昆百忙中,又得到海南大学之邀,馈赠佳作《鱼水情深》。慕昆勤奋笔耕,不因忙而推辞。以宽厚为怀,衷爱艺术,乐此不疲,以书画寄情,联络南北丹青翰墨之谊。经军旅磨炼过的书画家慕昆是军旅画家的佼佼者,又是关心下一代儿童的楷模,其经常义务为广大青少年普及书画知识,常常无代价义讲,深受孩子们喜爱与尊敬。
慕昆,津门知名女书画家,自幼生长在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津南名镇“小站”,童年的乡村生活给这位青年书画家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同时也在自然淳朴的生活中收集到创造的源泉,酷爱艺术,后经军旅生涯锤炼,又在书画界熏陶多年,拜名师访高友,习练翰墨丹青技巧之法,以寻灵感,在创作中亦从戏曲中得以韵味及音乐旋律感中获得以启迪感悟,将之美融入画中,故而,其画有意境脱俗之美,隨岁月增而精进。常言道:艺术之真蒂,乃是生活的砥砺,是阅历的积累,笔耕不辍的研练,遂不断成熟,向卓越发展,自然显现出“功夫在诗外″的妙真功底。
慕昆不仅见长画墨竹,且还擅长绘梅\兰\竹\菊,更爱写意:墨荷、鳜鱼,静观慕昆之作,颇有飘逸聖洁,出淤泥而不染,脱俗媚生清气之感,鳜鱼气势凶猛,动态多变,畅游水中。故而,常得到主流媒体刊载及书画界与企业藏家青睐,慕昆谦而好学,以勤为本,勇于驾舟艺海,攀登艺巅,近年来佳作不断问世,并得以名家及业内人士首肯。但,慕昆仍是坚守潜心作画,取他人之长,補己人之短,日渐长进,而不存一絲傲意。一位研究书画艺术学者说:“慕昆有书画天赋,又敏而好学,勤于笔耕,久经历练,不久将来定成绩卓越,是位有极大潜力发展空间的后起之秀。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勤可超凡。
一次去书馆读书,偶见书刊架上“今晚报",随手翻至一墨竹图,甚是醒目,细赏画面,构图严谨,疏密有秩,清昕自然,观后有感得句:
夜色意境远,
矇胧月下竹。
再细观署名:慕昆。在多次的书画活动中,慢慢更加深入了解书画家慕昆。
慕昆乃孙海燕,是位才女,聪颖端丽,在昆曲方面也极有天赋,是天津昆曲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现为瑞江、炎黄文化研究会河西分会副秘书长等职。总之,多才多艺,义举好善,德艺双馨。慕昆常与名家交流,领悟笔墨妙处,在聆听中受益,研读书画理论,从晋唐至宋元,从明清至民国,乃至近代大家作品,无不赏读览阅,从中汲取营养。在瑞江、炎黄文化研究会河西分会任职期间还常常与名家名人讨教,受益匪浅,得以长进,且得老师赞许。
慕昆,艺随日进长,但仍谦逊低调,她引用孔子一句话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大家都是我的老师,博采众长,是学之道。观慕昆画作,画风清雅,国画元素充盈彰显,运笔灵活,用墨恰到好处,干湿浓淡焦皆琳漓尽致,水墨把握恰到妙处,自然天成,毫无生涩燥作感。这种对书画把握法度,全然是“功夫在诗外″的″画外功″亦是对诸事物的理解与对中国画意象意境之悟性。
总之,慕昆是勤而敏学,刻苦用功,不断探索,与日俱进的画家。在艺坛画界,不断攀升,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们期待慕昆有更多更好的佳作问世。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