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周凤祥——从大山里走出的知名画家(图)

周凤祥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还是在几年前,春节期间阅读《中老年时报》,见到一则十余知名画家向读者拜年的信息,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周凤祥。是他吗?我们早年的同事?仔细看了看,从报端上的照片有些看不出当年的影子了。没多久今晚报大厦举办大型画展,我兴致勃勃前去观展。走进艺术的殿堂,慢慢流连在挂满画作的道道走廊中,逐一欣赏品味着或专业或业余艺术家们的作品。一幅雄伟苍劲的山水长卷吸引我驻足,一米多长美不胜收。 落款处”周凤祥”的名字映入眼帘,漂亮的字体颇为熟悉,让我确信了这就是我们曾经一起奋斗在大山里的画家。

微信图片_20190930194726

微信图片_20191004110829

 七十年代中期,周凤祥因能写会画被破格调到了矿总工会任职,随后我们便成为六九八五工程西石门铁矿机关的同事。在单位,他要忙于全矿的摄影、美工、宣传等工作,一些大型会场及活动,少不了他的身影和画作,场面被布置的总会是恰到好处,颇有活力。  那一年,供应科武文祥的父亲前来矿山探望儿子、儿媳,恰逢在矿渡过六十六周岁生日,周凤祥得知后,随即精心制作了一幅老寿星图,被文祥、学文夫妇乐不可支的掛到了居室墙壁的正中央。  这是一位留有很长胡须、老态龙钟的寿星佬,右手拄着一根拐杖,左手托着个鲜嫩、硕大的寿桃,一袭红衣长袍衬托着喜气洋洋的气氛,其鲜灵活现的功底绝不输于杨柳青年画,观者赞不绝口。更富有喜剧韵味的是老寿星凸倾、超宽的前额另人忍俊不住,不用说,老人家标志性的大额头里装满了的定会是历尽了百年沧桑所凝聚的丰富的智慧呢。一米多长的挂图前,老父亲被逗得开怀大笑,平添了延年益寿的喜庆;年轻人收获着弥足珍贵、永恒的友情。   

01

02

周凤祥

 忙了一天后回到宿舍,他从不愿歇闲,还要拿起画笔不停的画。说他工于山水画,其实并不尽然,一些形态各异的人物在他的笔墨下惟妙惟肖的展现在纸上。一张画纸无论是挂在墙上还是铺在桌上,都能随心所欲的泼墨,至于如入仙境的山水题材、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更是手到就来,画笔在他的手里落笔生花、游刃自如。我有时会有站在一旁观摩的机会,看着画家恰到好处的笔墨,感觉到这真是难得的天赋之才,不虚出自名家之手呢。于我这样的观者而言,那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了。.如此宝贵的资源不应埋没在深居大山的工矿企业,而应走出去让更多的大众欣赏。 

一次,在一号楼东门前他正在佈置机关的黑板报,龙飞凤舞的大字标题,让站在一旁欣赏的我忍不住说:你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到处去投稿,说不定就是名家了呢。他停下手中的笔平静、淡然的说:你可能不太懂艺术,它是一门严谨的功课,这水平的多了去了,出不了名。却从不提及自己在早年间已经有作品在河北等省、市级媒体报端刊登。我也只好留存着这份遗憾。80年代后期我们先后离开了那块土地。   

微信图片_20220923144844

微信图片_20220923144855

微信图片_20220923144850

微信图片_20220923144920

  艺术的生命焕发着青春,天赋的才华是不会被埋没的。如今从大山里走来、回到津门故里,涉足在艺术领域担任各种职务且拥有着诸多头衔的知名画家周凤祥,终于带着他气势磅薄、风采各异的作品走进广泛的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人群享受着艺术家赐予的美的感受。愿画家周凤祥的艺术之路更长、更远、更年轻!  

(文章作者:何学茹)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