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张志连兴隆、蓟州写生作品随感(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张志连,字会之,别署阿之,1949年3月生,天津人。自幼喜好涂鸦,六十年代初得益于贾宝珉先生的启蒙与书画结缘。从军十九年从未辍笔,曾涉猎版画、宣传画等。转业后从事老年教育和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专工写意花鸟画及篆刻,期间有幸得到赵作梁先生的悉心指教,后又拜孙其峰先生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其作品既重视传统又能博采众长,独抒创建。形成了造型准确、笔墨清新、构图严谨、意境优雅的绘画风格。现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印社副秘书长、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楹联书画院院士、天津楹联书画院副院长、津门书画院秘书长、天津湖社画会会员。

写生隨感

  旅游,当今己成为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人的旅游叫休闲观光,而艺术家的旅游则叫深入生活,或叫采风。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跟画家去太行山采风,使我对写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自然的奇峰异景,原生态的野草闲花,无不充滿生机和活力,令人爱不释怀。即使不是画家。

 

  也会有恨不得把它画下来的冲动。于是,从那时起,我便养成了写生的习惯。每到一处,一定争取留下一点痕迹。

  隨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了解身边事物的渠道较之以前不知先进了多少倍,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然而,间接的了解和亲眼目睹必竟不是一回事。就拿写生来说,现场写生与按照片描绘必竟不一样。缺少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能激起画画的冲动,也设有"过这村没这店"的紧迫感。往往是转了一圈,拍点照片,束之高阁,等于白玩。对于这种采风,我是没啥兴趣的。

  古人讲,师造化,亦师自然。对景写生就是师自然。写生是对一个画家综艺技能的考验,它的好处古今圣贤多有高论,在此不再赘述。

  我不是山水画家,但对山水写生却情有独钟。每到一处都想留下点记忆,多年来己积累了一大堆写生画稿。闲来翻看一下,回忆当时的情景,也是一种享受。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