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情画境两相宜——著名女画家何续(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王中立\文)在陕西宝鸡画院举办的省际书画交流活动中,我结识到画家何续。其时,两地书画家都埋头作画,何续正在画一幅淡黄色牡丹。只见她落笔娴熟,寥寥数笔,两朵牡丹花头跃然纸上……
牡丹是历代画家摹写的重要题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说》)。世人喜欢牡丹,文人墨客为牡丹吟诗作画,花农精心培植各种牡丹,故在宋代,牡丹出现魏紫、姚黄、赵粉、欧碧四大名品。
时下天津画家笔下的牡丹,多取红、紫、粉等艳丽色彩。问及画牡丹为何选取姚黄?何续说,牡丹被称作富贵花,很多画家创作色彩艳丽的牡丹,取其富贵吉祥之意。我喜欢姚黄花色淡雅,花形如细雕,质若软玉,有一种高洁气质。
提起学画之初,她回忆小时候向王麦杆先生学画的事。那时她家和王麦杆家都在南郊区下放,住在一起。经常看王麦杆作画,她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对王叔叔说,想学习画画。王麦杆很高兴,带她到院子里一株向日葵前,让她仔细察看花的瓣、叶、枝,然后让她用铅笔勾画花叶的形态。何续对着这棵向日葵画了大半天,拿去给王麦杆看。看到何续稚嫩的画,王麦杆笑着说,好!我收你这个小学生……何续说,这个细节,几十年后我才慢慢悟出其中的奥秘——先生教我观察生活,重视写生,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麦杆先生的入门之教,让我受益终身。受王麦杆先生教诲,何续从学习素描和水粉画入门,在造型能力和色彩运用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后来学习写意花鸟,她仍然坚持写生,画每一种花卉前都要写生。通过写生,她先把枝、叶、花的形态反复临摹,熟记在心才作画。
天津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人才济济,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众多画家群体各放异彩。学习写意画,她师从于复千、刘锦山等画界前辈;求教于林浦先生,学习写意花鸟技法;向王真理先生学习笔墨……
何续不仅学习前人,也学习今人;学习名家,也学习画界同好。她博采众家之长,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何续审美观高雅,立意卓异,画风别具匠心。经过多年潜心学习,她在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上,拓展出自己的天地。她画石榴水墨灵动,累累硕果跃然欲出;画菊墨色浓淡相宜,秋意盎然;画梅尤喜画雪梅,枝枒浮满积雪,数点梅花从积雪中钻出,斗寒报春;画竹不入俗法,以极淡墨色傍石出竿,重墨写叶,丛竹犹如临风摇曳。她画写意花鸟,除了注重色彩搭配,每每于竹林间草地傲立雄鸡,枝头闲伫翠鸟,使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一些文人画家作画以后,常常为画配诗,抒写情怀,这种情趣由来已久,融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部分。辛亥革命老人刘大同(刘建封,1865-1952年),有《百梅诗画》册页传世。该册页一画一诗,百幅墨梅配百首咏梅诗,意趣盎然,回味无穷。何续秉承这一优良传统,绘画之余,意犹未尽,以诗补入,丰富作品的内涵。她画雪中梅花,配诗:寒冬凛冽带雪香,枝头俏丽迎春祥。冷艳傲骨待霜尽,东风吹舞伴朝阳。赞美梅花不畏严寒的坚毅品格。她画桃配诗:瑶池胭脂灼粉华,琼玉三千万寿家。惟有仙实结如斗,时之久日变童颊。点出以桃喻寿的美意。她画藤萝配诗:遥望紫霞挂空中,绿蔓青青万串升。晨起舞袖香飘远,一片浓浓纸上风。品画吟诗,满纸藤萝顿时生机勃勃。何续的诗配画,诗情画境融为一体。读画品诗,使人对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博大胸怀有了更深的理解。
年逾花甲,何续仍在探索绘画艺术,她在写意花鸟的基础上,开始涉足山水画。期待画家何续艺术之树长青,不断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