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津艺花鸟画——总为自家生意遂(组图)
著名画家卢津艺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刘学仁/文)初识卢津艺,那是在他的拂云轩画室。屋间,古木扶于白壁,竹笔悬置案头,茶花四溢,墨气存香。与之临窗对坐,款款深谈。见其人,修长的身形,散披肩头的落发,不时滑动的镜片中隐隐露出一双慧黠的眸子;读其画,恬静中生意盎然,淡淡乎若水徹间流淌的石子,五彩浮动;与其言,寡语少叙,静静地听我不时地叨念,既出句沆沆然如有声。俨然一派萧散随适,古之名士的风范。
卢津艺 作
茶叙之后,我们移步罗汉床前,展观津艺旧绘新题的一幅幅佳作。《霜叶流丹图》浅粉出红,自半边垂挂画幅的底端,活似风摇目前。左上一只玉鸟,叽叽喳喳撺掇枝头。秋风鸣爽之态,似催人游走于其间。最喜那《浮莲半开》淡淡叶片,浅墨纹理,于水中缓缓流动。弯曲的折枝,托举着羞答答的粉红色的花瓣,似是那多情人掩面传笑。青蛙儿跳上跳下,招惹得莲子扶摇动荡,吞吐大荒,浪翻云头。犹如白描般的《雏燕闻香》画面浅水,敷彩其光。若黑若白、若黄若绿 ,大花埋于丛深之处,小燕立于叶央之中。艳而不嫌其厌,繁而不显其烦。浅藏于墨痕,行彩于淡迹。圆光,斗方,竖挑,横幅。一一不尽!
卢津艺 作
当观至《野鸭戏水》不禁魂魄为之一动。此画长不过三尺,宽不过八寸,双鸭浮流,随行游动,墨走于黑白之间。何谓水暖先知,又似余所身感矣。人云,写意之作于绘者尤其难,难在心情尽然,不可重复也。
津艺于绘事,专攻花鸟鱼虫,承属于没骨技法的余脉。所谓没骨,起式于五代北宋间徐熙 、徐崇嗣祖孙,而有别于双勾填彩,着墨设色跳之线外。以落墨之法,五彩染就,不见笔迹的风尚,领骚当时南唐宋初的画苑,俾为标准。其法入画甚难,难于忌滞行,贵流涟,讲求落在纸绢之上而鲜活律动。
卢津艺 作
经过数十年的磨砺,卢津艺于没骨之法度烂熟心魂,写花鸟鱼虫形状,得心应手,敷陈如意。加之,参悟了时下新文人画风的学养和义理之道,已然割断喧嚣,抱朴守常,复归于始源的本来与单纯,恰似那呱呱坠地的婴儿般的啼鸣,画风为之大变。所绘存二徐水墨淡彩之野逸,藏青藤风骨爽绝之生韵,怀虚谷枯笔偏锋之含蓄,于清流所载,文士与酬的熏陶中,成就了细笔沉重、墨彩疏婉、天然古厚、闲和严静、淡泊趣远的自家风貌。
卢津艺 作
卢津艺于绘事之外,杂读百家,遍临帖学碑版之法书。其画题多以安穷,偶尔兴趣勃发,挥洒连篇,笔墨涩行,横斜无致。多童子形态,亦惹人赏怜。
行文至此,忽然间记起了观堂老人的词片,“总为自家生意遂”。那种自由自在、纯然无邪、特立独行的人格, 若移至在卢津艺的人品画品之上,也算是恰如其分。现今的卢津艺画名斐然,但愿他期年兼涉山水之情,放生野趣之味,追远古道之魂,亦望候时以大进焉。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