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白鹭仙子,翩翩于飞—— 记著名花鸟画家史玉 (组图)


著名花鸟画家史玉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李盟报道)古人云:天下有一人知己,足矣。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鹤之于卫懿……鹭鸶有知当以画家史玉女士为知己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津门水上公园与动物园隔水相望,登上彼岸需摆渡过去。史玉女士为画心爱的鹭鸶,乘坐小舟登岸,不顾杂草丛生,被蚊虫叮咬,带足干粮,一画就是一天!后以画白鹭为多,得“白鹭仙子”美誉!也许就是在船桨滑动那一刻,那水流花开,鹭鸶栖息的彼岸就是驶向心中的绘画艺术殿堂吧! 



天津文学艺术网李盟专访著名花鸟画家史玉


一、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草木之花甚繁,无一不可以入画。而画家史玉女士于花倾情莲荷,于鸟则痴爱鹭鸶,观察其形,穷究物理,而参用笔法墨法,不徒写其娇艳与多姿,更传达其神韵气骨,能臻其妙。古人眼中自然清雅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此莲花之雅、莲籽之香、莲叶之姿,莲茎之韵仿佛飘荡了千年,诗之不尽,绘之不绝!  


       鹭鸶家族,尤其白鹭,披一身乳白色羽毛,洁白如雪,温文尔雅,颈部细长,脚青高,尾短喙长,顶有长毛十数茎,毵毵然若丝也,身体轻盈,利于飞翔。它们生活在山高林密,环境幽雅,没有污染和工业嘈杂声音干扰的水边,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湿地。百忙之中不忘抽时间梳洗打扮,整理羽毛,十分爱美和洁净,纤尘不染,姿态优雅,显得高傲飘逸,美若仙子。它们分工细致,男耕女织,轮流照顾小鹭。史玉女士独具慧眼,痴迷鹭鸶:她养鹭鸶,观察鹭鸶,常赴滇闽浙等白鹭聚集地写生,心观、手绘大量鹭鸶题材绘画作品,并出版《国画鹭鸶技法》教材,广受欢迎。 她笔下的鹭鸶形象鲜活,仿佛与之心有灵犀:情态自然,栩栩如生,或群居于荷塘追逐嬉戏,或依偎于月下顾盼传情,或栖息于柳荫小憩酣睡;或独立于湖石眺望远方,或翩跹于花间转颈呼唤,或微波漫步寻觅游鱼……尤其是月光下的白鹭,画面去浮华艳丽,清新而温润,以色助墨,以墨显色,画中充满神秘的诗意梦境、朦胧幻影而又生机盎然,仿若世外桃源般的静谧亦或超越人间的至美仙境。她以莲荷与鹭鸶为题材画作数不胜数,例如《路路荣华》《浅水河畔》《寒湖》《老树秋水寄孤踪》《秋风起兮百草黄》《不多几笔自风神》等美不胜收。可见她对生活真、善、美执着的追求与向往,是来源于生活,又凌驾于生活和自然界之上的艺术之美!



 路路荣华


浅水河畔


寒 湖


老树秋水寄孤踪


秋风起兮百草黄


不多几笔自风神


欣赏史玉画集


二、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著名画家、评论家贾德江先生曾撰文评论说:“在越来越开放的艺术情境中,她的绘画敏锐把握当代艺术的新趋向,另辟蹊径,睿智地选择在大写意与工笔花鸟之间的小写意花鸟语体进行研究创作!改变了传统折枝布局,画林间花鸟的原生态,层次丰富,茂密繁盛的自然宏阔景观。甚至打破了传统工笔画与写意画的界线,模糊了山水画与花鸟画的分野,更大限度发挥中国画工具材料的性能。”


      史玉女士的小写意画作,意象之唯美,意境之超脱,意趣之深远让人过目不忘。但她并没有因此故步自封,而是积极进取,从无懈怠。既可“触目横斜千万朵”,亦可疏散精简“只因赏心三两只”;除了莲荷鹭鸶,她画柳枝披拂、玉兰圣洁的春天;绘草木葱翠、花团锦簇的盛夏;描秋叶璀璨,瓜果飘香的金秋;摹晶莹剔透的北国初雪与冷俊的梅花;麻雀、戴胜、白鸽、锦鸡,丹顶鹤……从北方的草木、江河之浑厚苍茫到南方的一花一鸟一石之秀雅玲珑无不涉猎。


      她画中既有传统花鸟画中的勾勒、点厾、泼墨、破墨、泼彩的运用,又辅以山水画中的皴擦、点苔、积墨和渲染,还以适度的肌理制作丰富水墨效能,并适当融入西法的明暗、光影、色彩、透视、构成等现代手段,构图饱满充实既有西画的真实感,但并未削弱中国画笔墨的丰富性,反而是她的花鸟画在传统语言基础上呈现出大景大境之美。


      赏心者为上,悦目者为下。她注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突出以虚映实,以实显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结合,以达到画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所谓“立象以尽意” “境生于象外”。她在画面的整体气势与构架的设计上大处布局,更在形神兼备,以神求形,以形写神细节着眼。她擅长追求一种“老而不衰,枯而不败,凋而不残,沧而不悲的“老境”,这竟然孕育着一种充实饱满的成熟美和韵致”; 她也多追求“象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月朦胧,鸟朦胧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的无穷意境。在娴熟的境界中因之“意在笔先”,则笔墨挥洒,自由奔放而不失严谨与精致。正如古人所言“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她虽然画写意花鸟,却从不“逸笔草草”随意涂抹,而是在谨严的工写兼顾的逼真的意象美之上,创造虚实结合、意境悠远、诗意盎然的广博画面。这凝聚着她独特匠心与技巧的娴熟,体现着对绘画主题审美特性的全面把握。



闲立荷塘烟淡淡


 闲色幽禽


 三思


 一夜秋雨满湖寒


 鸣晴三秋


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自古以来,花鸟画科几经繁盛至顶峰,敢开先河者,寥寥无几,能用自己笔墨语言而成为画坛翘楚则更少。史玉女士自小执笔绘画则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座右铭。”她深知从“士兵”到将军的成长与蜕变是寂寞痛苦与经年磨砺的过程。


      “如果莎士比亚有个妹妹”会怎样?会创作久盛不衰的经典吗?会有其兄之成就吗?一连串的问题层出不穷。史玉女士从幼嗜绘画,笔头纸片随手涂抹,到伯乐老师慧眼识才,送到少年宫、青年宫再考到美院正规训练;曾有幸追随到孙奇峰父子门下系统学习国画,期间逐渐跟随霍春阳、史如源、贾宝珉、阮克敏、郭书仁等名师学习,也精心研究高剑父、高奇峰、赵少昂、黎雄才等“岭南画派”之大家之风格。她继承传统,中西合璧,笔墨严谨,造型准确,色彩典雅。


      她崇尚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对待手中的画笔。从年少到小白楼附近的群众艺术馆看画展,倾囊购买书店的《罗丹艺术概论》,却无钱乘车回家,因不识路,而沿海河花长时间走回家,脚上磨水泡,母亲心疼落泪;到参加市级女画家画展得已故著名画家王千女士前言题词“不容易”而感慨唏嘘!


      从早期拿起画笔绘二四尺芦草鹭鸶而获奖,得孙奇峰孙老“小史擅大画”之肯定,而坚定其绘画之梦,更有历练经年的鸿篇巨制——为“中国第十七届金鸡百花奖”电影节绘制创作四十米长卷《百花齐放》;后又应邀为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主会客厅,为迎接第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创作十一米长、近五米高的大幅画作《前程似锦》(与先生高学年合作)。能如此驾驭笔墨,创作花鸟画的鸿篇巨制,非胸中有丘壑,腹内自乾坤,怎会让她成为画坛难得的独具风格的知名女画家!




 为金鸡、百花奖电影节创作四十米长卷《百花齐放》


      她坚持认为从艺之路,第一是勤奋,第二则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绘画语言,画自己内心的东西。第三,画家要走出去,大自然会给予无穷无尽的素材和灵感。她不倔强却坚强,她不孤僻而孤寂, 视觉敏感,功力深厚,以艺术的超脱和繁华的红尘保持一定的距离。她严格的自律和高度的付出,在勤奋中把常年积淀在意识深处的繁华与馥郁芬芳以精谨而不刻露的笔墨倾诉出来——例如《闲立荷塘烟淡淡》、《闲色幽禽》、《三思》、《一夜秋雨满湖寒》、《鸣晴三秋》等极具个性化风格而又被收藏界广泛欢迎的佳作。


      古一僧人云“诸人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辰。”她也常对身边的弟子们谆谆教诲,珍惜时间,勤奋绘画。她有自由、自在、自觉的创作状态,和平愉悦而无愧于自己钟爱的绘画事业;常为自己设立目标,不断创作最美的作品。与同是画家的丈夫高学年先生伉俪携手他们照顾年迈的母亲,抚养幼子,“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今儿子高嵩已经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成长为青年书画家,其为父母生活与人生注入新鲜而自由血液。


      每天坚持练笔,在忙碌中,与时间赛跑。生活自如,衣食住行,井井有条。她说,走路要一步一步走,才能走得稳。干任何一件事情也是如此,要竭尽全力去干好一件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一生的时间干一件事是容易的,但是想成为画家,特别是有成就的女画家,则要倾尽一生。他们夫妻皆画家,却互相尊重,彼此谦让包容,砥砺前行,各擅其长,比翼齐飞。做人要实在,作画实在,为人谦和友善,认真对待每一刻时光全身心投入绘画事业无论创作、公益活动,都把最好的作品呈现出来。他们觉得绘画已身负一种责任感,干好它,才会有成就感。不管什么艺术,都是一种表现手段,任何时候都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描绘自然,歌颂人生,奉献社会,歌颂党和祖国。



广东省东莞史玉艺术馆开幕


为“中国第十七届金鸡百花奖”电影节绘制创作四十米长卷《百花齐放》

为迎接第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创作十一米长、近五米高的大幅画作《前程似锦》


       其位于津门海河河畔的家兼画室称“璞庐”,《天工开物》云:"凡璞藏玉,其价无几。”璞中之玉,定可琢也,可见其意至诚。从艺四十多年来,她始终保持着自己对绘画的敬畏和尊重之心,不急不躁,不理喧嚣,只专注每一笔的极致,沉浸于艺术兴趣和强烈的入迷!她在繁忙的社会活动之余,闲居雅室,赏花品茗,听鸟观鱼,铺纸入画,心神仿佛禅定般寂静,完全屏蔽外界红尘之喧嚣扰攘,为艺术留有了一方净土,神圣不容侵犯。



(文章作者:李盟)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