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联璧合创佳作、简约质朴树伟人——王大成、邵鸿平先生访谈录(组图)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证
展览作品获奖证书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吕健文报道)近日,随王大成先生观赏他的过往作品时,发现了其中一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水墨人物画,此画为王大成先生和邵鸿平先生的联袂之作,于2002年5月,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天津展区评选中荣获优秀奖,时隔近二十年后观此画,遂生访谈两位先生与此画创作经历的想法,以飨读者。
王大成(右)介绍当年的创作经历
王大成:我和鸿平关系一直很好,当时还有曹德兆先生,一起经常参加笔会等活动,时闻此展征集作品,曹老便鼓励我们进行创作,争取参展入选,以纪念毛主席。用山水不好表现,我觉得还是用人物表现更为妥帖。我们开始搜寻毛主席的相关背景资料,不是很多,于是打算到西安,找刘文西先生帮忙,鸿平因公务缠身,我只身前往拜会刘先生,经他介绍去了延安纪念馆,也没发现令人满意的创作资料,在我失望地走出展室的路上,发现了一间挂着“闲人免进”牌子的房间,我走进去,向工作人员说是刘文西先生介绍来的,人家一听见,热情接待,我进一步说明打算用毛主席的形象搞创作,引起了其中一位人员的注意,说是有一张照片从没有对外展过,我就把这张照片翻拍下来,带回了天津,把创作构思与鸿平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之后由鸿平进行了实际的绘画创作,当时创作了几张,其中一张捐给了深圳红荔书画馆。
邵鸿平(右)介绍创作构思
邵鸿平:一幅作品的产生,一是构思,二是创作,两者缺一不可。人物的位置、大小,背景的设置,我和大成都反复推敲。实际上这张画就是根据展览主题而创作的,纵观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绘画作品,名作辈出,比如石鲁的《转战陕北》以大景山水为背景,气势磅礴,因此我们的创作难度极大。那年正值“讲话”六十周年全国展在天津选拔,再进行全国展,曹德兆先生任主席驻会,为此天津上下极为重视。作为主题创作我看完这张照片之后,反复与大成磋商,确立了毛主席形象以朴实风格为依托,刻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绣像式的创作定位,其他都作简约处理。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空灵意境为最高境界,所以除了人物以外,其他都虚化处理,如黄宾虹云“虚有虚无大不同”。画面远处的山峦起伏,延安宝塔巍峨耸立,奔腾的黄河水浩荡无边……以淡墨虚景绘出。在辽阔的大背景下,伟岸的毛泽东大踏步地走来。在我理解毛泽东就是一个农民,不把他当做领袖和伟人去处理画面,面孔很朴实,毛泽东有些女相,没把他表现的十分魁梧,而有意识把肩膀收窄,增大上衣的下摆,但在朴实的外表下,他意味深长的坚定目光和伟人的风华却展露无遗。人物画贵在形神兼备,神韵自然。曹老师提出有女相姿态,配以棉袄棉裤围巾,所以当时想法很简单,就以此人物形象为主基调,其他从简,结果展览效果不错。
吕健文采访画家邵鸿平、王大成
一幅佳作,一段鲜为人知的创作经历,由此产生出两位艺术家相互切磋技艺,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探索,以作品共叙友情的佳话,时隔多年,使人倍感亲切。
(作者 吕健文 己亥腊月二十七于沽上芥园或舍)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