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李志民五牛图——神游八荒、感悟沧桑之妙趣(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李志民,男, 1976年出生于河北昌黎,军旅画家,号青牛山人、五牛堂主,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滨海新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津门画院画家。现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工作,为公安部猎狐行动画家,公安部猎狐行动文学连载插图及国内首枚反腐题材邮政纪念封设计作者,现为公安部文联会员,公安部公安书画网艺委会主任,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先后在空军指挥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

  他擅长画动物、人物,尤其喜爱画牛,苦心研修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韩幌的“五牛图”;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免胄图”;以及近代画家任伯年、徐悲鸿、蒋兆和、黄胄、李可染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转业到天津后,加入天津著名画家孙其峰创办的津门画院,拜在天津著名画家孙其峰长子孙长康老师门下,学习书画艺术,骨法用笔线条硬朗、墨法大胆豪放,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书画展并获奖。

  1997年,国画《神箭》入选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

  2014年,油画 《战友》入选中国美协"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全国美展;

  2014年,油画《战友》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5年,版画《奔袭》入选中国美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书法作品展;

  2016年,国画《红军来了》入选中国美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

  师古人,师造化,顺乎自然乃李志民学艺之大道。无论是在入伍前后,还是参加公安工作,他始终坚持在传统中上下求索,在面向大自然中反复锤炼,逐步显现出他的求新开拓性胆识,彰显了李志民极富个性的“固守传统,锐意出新”的艺术张力。无论是从绘画的选题、意境风格,还是笔墨方面,他都追求顺其自然,喜欢画平常人喜闻乐见的事物。他力图从平常的人与事当中,发掘人生的意义、人物的风采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借鉴近代著名画家蒋兆和的笔法,用毛笔进行速写式的记录与讴歌。

  2014年,公安部成立猎狐小组,专门辑拿潜逃海外的贪腐分子,这项行动被称为“猎狐行动”。该行动被以纪实行动连载的形式,在中国警察网上公开刊发。翔实的文字配以惟妙惟肖的插图,描绘出行动过程的曲折。而为这次猎狐行动连载配图的正是有着深厚绘画功底的李志民。这使他成为近年来我国美术工作者利用绘画纪实手段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全国宣传报道的第一人。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往往是通过绘画语言的极化过程来实现的。一种新的艺术观念的追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因审美优劣、成熟与否,会在探索中产生趣味上的交错,语言上的杂化,以及受原本的作画画习惯的影响,而在较长的时间中处于徘徊状态之中,甚至反复斟酌,举步维艰,李志民在丹青绘事之初也同样饱受如何为艺术观念定位之煎熬。从形式上,他探索过连环画油画、水彩画,在内容上,他涉猎了花鸟、山水、人物,这些都曾是他的常年日课。直到有一天,一场酣畅淋漓的水墨挥洒过后,如大梦方醒—画牛!从此国画界就有了今天的“青牛山人”李志民。

  不断学习,时时进步,是李志民艺术的真实写照。从军人到公安民警,他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民情结融入艺术的血液。从警道路上,李志民用勤奋、智慧和艺术书写着经侦本,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公安工作中,他对艺术的执着使警徽更加熠熠生辉。

神游八荒、感悟沧桑之妙趣

  近几年他创作的牛图作品中,其用心之精,功夫之深,奠定了他写意牛的深厚根基。他画牛,由能而妙,由妙而神,终于在中国画创作方面,完成从“自发”到“自觉”的艺术境界。“运墨如已成,操笔如无为。”这正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顿悟,折射出画家深刻的人文理想,显示出与“趋势媚俗,为画而画”之作品迥然不同的品质,如作品《五牛图》《孺子牛》,游刃于水墨的各种技法,使淡宿墨、清宿墨、色宿墨发挥其特点。现实生活中的牛,经他的点染呈现,一派“不知夕阳西下,不觉日落日出”的安然景象,表现出神游八荒、感悟沧桑之妙趣。如同《荷塘牛趣》《脚踏实地》,不是对画中事物一一进行图解,而是着力刻画牛的刚毅、善良、质朴而又富有趣味之性格。他借笔体现中华民族的刚健、厚重、达观、仁爱的伟大精神,达到了高度的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实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凝聚。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