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韩三群国画——雅艳而透明,润泽而多姿(图)

  天津文化艺术网讯:在中国书画界,从古至今,画牡丹的画家多如牛毛,从成千上万的初学者,到有着卓越成绩的徐熙、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都画过牡丹,而且有精品牡丹流传于世。但是,如果牡丹如果画不好,很容易画“俗”画“侉”,被人称为“大被面”,就失去了其艺术独特的魅力。

 

  在天津画界,有一个画牡丹的画家,他叫韩三群,他所画的牡丹充满了清纯与圣洁的美,婉约中又似乎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强化了牡丹内在的精神魅力。他巧妙地运用“型工实写”的表现技法,让笔下的牡丹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温馨、祥和,滋润、纯情、诗韵,因其笔精墨妙,典雅飘逸,被同行称为“大韩牡丹”。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生命在闪耀中显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憨直、率真的韩三群,1947年生人,自幼喜爱绘画,师承段无染,孙其峰诸先生,先是刻苦研写工笔技法,打下较为坚实的绘画基础;后又得到著名画家孙长康先生的指点,其作品更进佳境,多次参加各类展出并获嘉奖。

 

  画家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个人感情的宣泄,韩三群画的牡丹,细腻柔美,无论是花,还是鸟禽,都几近完美,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画家。韩三群画牡丹,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喜欢牡丹热情奔放的性格,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拜名师、习画理、外出采风,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只为了追去心中的那份对牡丹的执著和热爱。

 

  韩三群潜心于传统文化思想的艺术研究,沉迷于历代花鸟大师艺术之中的求索探奥。他创作的“大韩牡丹”, 采取了古拙、娟秀、含蓄,细腻的线条,不断探索中国牡丹画的创作技法,运用新的思维模式、艺术语言,来表达牡丹画的审美意蕴,在造型上疏密有致,繁简得当,他以深厚的笔墨根底为依托着,作品笔力轻健,墨色朴厚,有疏放意气。画面物象严谨中透露着写意情趣,工而不呆板,放而有清韵,设色雅润可人,束放有度。

  中国花鸟画是画家内在情感的物象再现,讲究“似是而非”。也就是说,一草一木,一虫一鱼,每一种都是现实物象的再现,每一种都不是照搬现实中的原型,而是画家心中之物以现实之物参照的一种情感的表达,是画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中年以后的韩三群,专门从事大写意花卉的创作,尤其喜欢牡丹的创作。他初以青藤(明·徐渭)、白杨(明·陈淳)大写意花卉为最爱。专心揣摩,颇有心得。他画的牡丹、花头及枝叶皆以大笔点染而成,枝、茎及叶脉以线画出,严谨细致。犹精于用水,趁湿用重彩写出花片,再以重彩点花蕊。作品气颜生动,形神兼备,泼辣豪放,气势逼人。枝叶摇曳,花香袭人,艳而不俗。水润墨章,极有生意。

  最为难得的是,韩三群所创作的花鸟作品,大多以富丽典雅的颜色写出,很少用白粉。画面雅艳而透明,润泽而多姿。画面整体不但多北派苍劲有力的特征,而且有岭南画派清丽通透的优美,别有润致,得到业内和收藏界人士的诸多青睐。

  近年来韩三群先生潜心钻研前人画论、画迹,虚心请教著名画家李凤雨,刘正明等诸先生,并留心汲取国内外绘画的表现形式,力求作品简练、生动。“老而愈妙”,颇有新的见解和表现形式,渐入佳境,始立自新面貌。

  韩三群现为天津美协会员、天津市津门书画院办公室主任、民革天津画院理事。作品曾先后被中南海、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站等单位收藏。作品被《中国书画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刊发,入选《津门名家作品选》等多种画集。

作者:王富杰 国家一级作家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