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纪振民——四十载春秋育桃李(组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纪振民,1938年生于河北省安国市。1964年天津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任天津美协理事、天津书协理事。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天津市山水画研究会顾问,天津市青少年书法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十载春秋育桃李

  纪振民先生曾经是天津市少年宫美术组组长。他与他的同事们多年来始终通力合作,举办儿童画班进行美育教育。选送从儿童画班走出来的学生到素描班,以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将有成才希望的学生推荐到高考美术班,按高等美术院校要求设置课业内容。这一系列美术班的举办,既完成了美育教育,又为高等美术院校输送了人才。除此主系列以外,为了满足少年儿童美育教育的需要,还陆续开办了书法班、国画班、版画班、手工制作班、泥塑班、摄影班等等,学生人数达到两千余人。一时间红红火火的天津市少年宫美术教育活动阵地,成为天津市接待外宾的热点单位,引起了社会广泛重视。

  “大班主任”重传承

  纪振民先生的“艺术梦”到此并没有停止,眼光又投向了全市的少年儿童美育活动。作为一位少年宫美术组组长要想牵手天津市广大的少年儿童,谈何容易。“人若动脑,必有好招”,他首先取得有关领导支持,苦口婆心地说服有关部门,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建立起由共青团天津市委、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美协组成的“天津市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活动领导小组”。紧随其后的就是与各区县少年宫建立了紧密型的“市区少年宫美术书法教师队伍”,每年年初将一年的少儿美术书法活动计划安排形成正式文件,发送到各区县少年宫及有关部门,举办一系列能牵动全市少儿美术书法教育的大型活动,每年最少办5个、最多达到10个,且每年的活动都有一个新的切入点。纪振民先生在工作中认识到,学生工作“只抓学生一身汗,抓了教师一大片”,他非常注重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先后聘请天津市书画名家为教师队伍开办培训班,组织教师外出写生,与外省市交流,开展儿童绘画研究,为学生家长讲授“如何在家里关心指导孩子作画”,等等。促进天津市美术书法活动走上了有领导、有计划、有执行力的大好局面。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活动不但在天津市有声有色地进行着,而且与中国许多省市举办联展,进而走向海外,众多小书画家在国际上屡屡获奖。中国妇联及文化部对天津市少儿美术书法活动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披星戴月守初心

  因为纪振民先生呕心沥血地勤奋工作,多年来深受广大的少年儿童美术书法爱好者所拥戴,他像长辈一样关怀学生们,在学生心目中,纪振民先生就成了他们的“大班主任”。2005年9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等十部委为表彰纪振民先生在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中做出的成绩,授予他“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突出贡献奖。

  退休后,纪振民先生的“艺术梦”侧重在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与传承上, 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练,纪振民的山水已“入深”与“成厚”。他精湛大气的笔墨,正是多年功夫日积月累而成。而且他依然坚守一点:始于艺术梦,忠于育人心。

  马孟杰(纪振民先生弟子)

  1976年天津市少年宫书法班恢复招生,当时第一期报名的有近七百人,经过层层测试,最后只招了7个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考试的时候,其他的考试科目都通过了,唯有书法考试的时候出现了小插曲。书法考试用宣纸这不必说,但是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用过宣纸,当拿到宣纸后让我不知所措,木讷了。就这小小的细节,被纪振民老师看在眼里,纪老师询问了情况,给我换成了图画纸,让我继续参加考试。经过评审,我荣幸的被选拔为天津市少年宫第一批书法班学员,书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纪老师的“一纸之恩”使我走上了艺术道路,我对纪老师充满感恩之心,40多年从未疏忽过,也正是因为纪老师的这种育人之心,对我的人生轨迹转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张芝琴(纪振民先生弟子)

  我与纪振民老师是两代师生情。我初中曾在市少年宫习画,我有了女儿以后,又带女儿拜学于纪老师,纪老师是非常可敬的长辈。

  师母是一位平和而慈祥的教育家,我女儿在中、小学期间遇到学习困难时,想到的是师母,师母教我育女方法,并亲自给女儿补习功课,女儿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且硕士双学位毕业后发光发热于工作岗位上。师母待我如己出,使我受益终生。

  在长期的来往过程中,我常有机会观纪老师作画。他作画很有特点,他激动地在纸上泼洒水墨,经过一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散峰勾勒,然后再细心收拾、整理,形成了气势宏大的画面效果,我常常被震撼。纪老师常说:“作画,自己不感动,作品便不会感动他人”。

  从纪老师教我作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纪老师教学方法有两点:第一,为我改画讲技法;第二,学习古人讲理法,多年来启迪我的思想,受益匪浅。

  辛孝申(纪振民先生弟子)

  2005年我与纪振民老师结缘于山水画高研班,又于2009年有幸成为纪老师的入门弟子。老师既慈祥又严厉,虽然不善言谈,但时常叮嘱我们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人老实、作画不能老实。他不仅教我们技法,更教我们画理,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更多的是启发式教学。使我们了解怎样的中国画才是好画,为学生们把握好审美取向,开阔眼界,提高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奠定了基础。

  纪老师的画特别注意气韵生动,既苍茫厚重又率真灵动,留白处的亮与墨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震撼。用“温良恭俭让”来形容老师最为合适不过。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