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画家刘正——心若静水,勤于笔耕(图)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冯远/文)刘正,天津“土城刘家”十世孙,著名画家刘奎龄系其叔爷。自幼秉承家学,习工笔人物画。1974年得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赏识,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深造,专修人物画。
退休前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30多年的编辑生涯,17次获天津市优秀图书奖或全国优秀图书奖,及个人优秀编辑工作。2012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为《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做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工作之余坚持工笔及水墨人物画创作,兼攻小篆。多年来形成以写意性作为工笔人物画中求得灵变的重要方式,“以工养写”作为水墨写意人物画严谨的造型基础。作品题材广泛,刻画深入。其中22件作品26次获国家或省市级奖励。孙其峰先生曾题词为“独运心源,自成格调”“见微知显”。
1979年加入天津美术家协会;198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从1979年始,曾连任天津市第六、七届青年联合会委员;1992年曾被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年画艺委会委员。现还担任中国出版协会年画艺委会副会长,中国刘奎龄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批准建研究院),天津美协人物画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创作中心、北京大道画院聘为专职画家。
《革一苗少女》国画——刘正 作
艺出新杼品既高
——刘正工笔人物画赏析
结识刘正是在1997年夏天,她正为两部书稿出差去南方。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端正朴实的外表,透出北方女子执着倔强的性格。刘正早年下过乡,当过中学教师,酷爱美术,后来终于得偿夙愿,就读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恭职,这二十多年来边当编辑边创作。于今已编著各类书刊画册二百余种,其年画和工笔画作品创作也是持续不断,结构叠出,每有入展,屡屡获奖,成为中国著名的工笔画家。
刘正入读的是绘画专业,研修的却是工笔人物画,而与工作联系最直接的是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可以说正是在校掌握绘画基础的扎实、严谨,才使得刘正在后来的致力于杨柳青年画创作和工笔人物画创作在借鉴、融合、互补时获得了始料未及的成绩,出自民间、发展在民间的年画,其优长和缺撼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杨柳青年画要想原汁原味地保持原状延续下去,只需师徒授受,依样描葫芦制作即可,但这是难以注入新活力的程式化制约,它最终可能仅只徒具形式外壳,而无以发展。然而由一批当年象刘正这样受过专业训练、熏陶的年青人介入年画创作,无疑将可能使原有的年画样式从技术的、艺术的、风格品位的等方面获得层次上的提升。这种提升是在保持了基本审美特征的前提下,一者从造型形式语言上加以改进,即运用年画百姓喜闻乐见的造型特点,将现代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取代旧有的人物造型,并且使之更趋完善、更具观赏性;二者从色彩形式语言上也逐步改变原有年画的固有程式,力求使单纯的装饰色彩具有更多更丰富的表现力;由一、二者的变革进而又使年画的视觉样式发生了实质的变化——杨柳青年画的面貌为之一新,并且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和爱好者。当然,刘正是以一个专攻工笔人物画的专业人员因工作性质涉足年画,是以绘画的强项去为年画的改进做出某种努力。刘正的真正意愿,仍是钟情于她的工笔画。杨柳青年画与写实风格的工笔人物画具有如此鲜明的风格、方法差异,从事杨柳青年画的工笔人物画创作能否有所补益?结论是可以相交吸收采纳的。后来的实践也表明刘正的工笔人物画确实也受益于年画,她的其后创作的一系列工笔人物画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年画的某些特点和手法,并且由此形成刘正个人的作品面貌,创作于1983年的九幅组画《幸福花开》一举获得六届全国美展的优秀奖、三届全国年画展二等奖、天津鲁迅文艺基金奖。再其后《大雁落脚的地方》、《宝贝》、《欣欣向荣、事事如意》都是属于年画样式的工笔人物画、工笔形式的年画。更不要说是1988年入选第四届全国年画展的《幸福曲》、1989年入选七届全国美展的《庄户剧团》和创作于1990年的《十二生肖图》了,刘正在运用工笔画形式创作年画的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全同行瞩目的业绩。
《美酒飘香》国画——刘正 作
最为典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创作于1992年的《美酒飘香》。那年,天津人美社选派刘正作为年画创作尖子参加由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年画创作班,同时筹备第五届全国年画展。刘正依凭自身的实力,废寝忘食,历经几番推敲反复,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推出力作《美酒飘香》一举获得殊荣。作品选材西南少数民族与观光旅游的外国友人同饮共乐的场面。身着各色盛装的男女老幼载歌载舞,共饮美酒佳酿,人物造型生动活泼,疏密有致;多具特点的民族服饰华美艳丽,与来自各国的友人交错饮舞,颇富传统年画讲求的喜庆团圆的气氛。作品充分显示了刘正熟谙的工笔画技巧,多变富丽的服饰佩件为工笔技法的施展提供最为理想的对象,设色浓艳但不浮华,人物组合具装饰趣味但不牵强附会;尤具新意的是画面构图改变了通常年画满幅平面处理的格式,将众多人物编组成环形玉佩状,人物、道具的表现采用凹凸感较强的烘染表现法,而非沿用惯常的平涂平染法,形成玉佩的浅浮雕效果,环形下端则以人物的裙脚、花卉、酒坛作为基座对称均置两侧,使整体构图平稳新颖,别出心裁。环中又以红色火焰纹映衬少数民族少女的银质头饰,颇具图腾象征意味。翌年《美酒飘香》即获第五届全国年画展金奖,接着被广泛的介绍和发表。并连续获奖和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此外,创作于前后的《美在民间》、《滇西老艺人》等也相继在不同展事上传来获奖的佳音。取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情节为题材;刘正运用写实的工笔技艺增强了作品、观众与爱好者之间的亲和力;中国面貌的视觉艺术样式——中国绘画的线造型——中国式的随类赋彩——中国式的画面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明快简洁的内容表达应和了中国式的审美价值趣味——厚重明艳的色彩引发出中国式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应力——装饰圆满的、富于民间吉庆喜乐气氛的大团圆元素铺设……等等、等等,构成了刘正《美酒飘香》等一系列作品的个人风格特征和有别于他人的作品面貌。正是这些众多元素的恰当组合和有效发挥,才使刘正的工笔形式的年画、年画式的工笔画取得了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成功,受到了专家和爱好者、收藏者的好评。 作为职业编辑,刘正多年以来主持编辑和参与编辑了许多大型画集,例如《南宋四家画集》、《五代北宋画集》、《林良、吕纪画集》、《陈淳精品画集》、《徐渭精品画集》等,为了收求征录画作,她奔走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和收藏机构,这使得她具有优于常人接触名师大家作品的机会,耳濡目染,读画品画,心仪神会,眼界自高。这也使她在创作古典题材创作时,于把握古意的同时能够恰当地触入当代造型的有益因素,以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在创作年画以及工笔人物画新作时能够有意识地脱出陈法、揉汇多种表现手法。而新近创作的一批花卉扇面,更是构图精巧,张驰有度,关节处经意雕凿、疏空处谈渲平染、松紧得宜,气息格调既优雅且华贵,又是另一类雅俗共赏的上乘作品。刘正时值中年,正是创作旺盛时期虽编务繁忙,但她能从容驾驶,不愠不火,刻苦敬业,业余创作时能心若静水,勤于笔耕,作品持续不断。祝愿她工作、创作两相补益、技业精进、有更多好作品问世。
冯远
2001年1月29于京华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