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勤于笔墨,安于平淡——张忠永先生扇面作品清赏(图)


张忠永先生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王佩翔报道)夏日画扇或赏扇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折扇从过去以实用性为主的引风器具,逐步变成以书画而体现艺术的文玩藏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珍贵的遗产。它不但是收藏界所搜求的一个重要品类,也是书画家们表达心志 体现技艺所喜用的创作形式。尤其是清朝中叶到民国三十年代的书画家们,更是热衷于此道,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品佳作供我们学习和欣赏。


       当今,仅就天津而言,画扇、赏扇 业以蔚然,凡书画者 几乎人人都有在扇面上留下笔墨的履跡。他们在尺幅天地里或书真草隶篆,或画古今人物,或绘山水风光,或描鸟语花香。静观这些扇面作品总会让人想到江南园林中那一道素雅的窗景,心旷神怡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古风雅意。


《共领人间第一香》



《盛暑翛翛丛色寒》



《紫萼扶蕊暖风来》



《芳姿玉洁恋物华》



《福禄驻金秋》


       今天向您推荐一位 乐于绘画却隐于市井,勤于笔墨而安于平淡的画人和他的作品。他,就是张忠永先生。忠永先生幼承家学,喜欢书画,早年私淑王雪涛先生花鸟,后得刘宝铃先生指导并师从郭书仁、贾宝珉先生学习写意花鸟。先生作品追求清丽雅逸,遵传统而重造化。为此,他曾下过很长一段“笨功夫”,对着前贤和老师的作品心摹手追,并为自己分好类型 规定时段,每个类别的画范都成百成百幅地练习,在反复练习中纠正和改变画作中的不足。不仅从技法上体会笔墨韵味和构图气势,而且从画理上探求书卷气和天然趣。力求在学习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他还力戒浮躁,基本上不参与社会上的书画组织和展览,不出席各类笔会和聚集,唯求平静不事张扬。所以他的画作无论大小,都透着一种宁静、闲逸、空灵,在平淡中抒发着真实的感觉与愿望,在静谧里体悟着中国画的文化妙趣。



《又至葫芦离架时》



《紅叶萧疏醉秋色》



《花果寓平安,岁朝贺吉祥》



《苍根盘地远,香吹入云清》



《岁寒三友》



《祥云双寿》



《京剧脸谱》


   中国花鸟画从来就是托物寄情,借景喻意的艺术,也是画人自娱亦娱人的寻趣方式。所以传统的花鸟画中总是以一花一鸟的名称、形态,以至搭配、征象 来隐喻或暗示某种意思的内涵。而这种隐喻和象征多半又是吉祥的,积极向上的。所以成为画家们乐此不疲的创作题材。这一点也希望我们在欣赏花鸟画时有所领悟。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