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学文——通彻天机 富溢神韵(组图)
陈学文教授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天津画坛出了一个陈学文,一只柔笔,画美人,画江湖好汉,画老屋小鸟,画面温温湿湿缠缠绵绵,似乎浸泡着天津海河的烟波。有趣的是,他那题画的文字,说霸王别姬,说龙凤呈祥,歪歪斜斜,踉踉跄跄,又与画面诙谐相映,如此之贴切……。
早春纳气图
依傍古运河烟霞,佑于津门文化的浩渺,陈学文教授是个多面手,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在人们的印象中,陈教授主要成就是在人物画上。中国文人画从古今,关良的人物画无疑是一个标高,其自然天成的造诣是无人可及的。或许不同时间段、不同性情的画家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天性的追求不一样,结果可能不同。正如学文教授那样,他已达到了见情见性的深度,为别的画家所不及。
夏日强筋图
津门有幸,我们这个时代有幸,让我们在这温温湿湿缠缠绵绵的笔墨里,有一件叫文人画的事物在悠悠的流传着。陈教授的画,最表面一层略感情色和媚俗,往下揭一层是潇洒和帅真。也许,若干年后人们忽然发现,咦,就是这个家伙,在美术进程中留下过一笔呢。
金秋润脉图
要说明一点,我并非用某种过时的道德标准衡量画家,也反对所谓的安贫乐道的说教,一个画家的尊严和地位不是吹嘘出来的,而是点滴积累起来的,是慢慢沉淀下来的,实际上陈教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画家全面的素养和深度。他通过墨戏之作传达给我们一种信息,真正的画家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经常说画如其人,文如其人,其实做到这一点难上加难。
银冬化滞图
稍有感觉的人都会发现,当前画坛突出的现象之一,即所谓的画家只是一些不断重复的行活。他们只是以葫芦画瓢,套用已有的程式,做做表面工夫,人与作品是分离的,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而陈教授的画不拘法度,不求形似逼真,不求工整细致,而在于画里画外的妙趣,以表达心灵为追求,达到通天机,富神韵之境界,并将诗,书,画融于一体,以期达到中国绘画理念的至高水平。陈教授的用笔用墨已臻完善,造就了一套完整的趣味体系,并将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他的画已经具有自己风格的形式美,在中国文人画坛定能以其独特的语言渐入佳境。
柳博,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央美博艺艺术院院长。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