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津生——书习米王取风骨 印宗秦汉显精神(组图)
李津生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报道)书法家李津生先生是我相识20年的好朋友,虽然我长他将近二十岁,但他的勤奋好学、辛勤耕耘,以及在书法篆刻方面取得成绩,让我对他非常器重,使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津生自小学开始,临习颜真卿楷书,又涉猎赵孟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岁时,他入天津业余书画学院,师从孙宝发、田蕴章、付以新、袁健民、赵云起诸先生,2017年,拜师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唐云来先生。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上开阔了眼界。我们结识时,他才三十出头,开始专攻米芾和王铎,同时研习篆隶。津生一直在政工岗位工作,聪明好学,文字根底扎实,被评为高级政工师,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他以中文本科的文化背景,用于书史和诗词的研究习作,对待学问一丝不苟,并对米芾、王铎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他书法水平的提升很有益处。
我喜欢津生的书法,在于他字里行间的书卷气。清代学者、政治家龚自珍曾说:“文章学问之光,书卷之味,郁郁乎胸中,发于纸上。”历史上大凡书法作品写的好且知名度高的书家,无不是满腹经纶的学者、诗人。修养深的书家其书法创作自是不同凡响,盖于其内心的丰富及学识的高度所决定的。梁启超也曾经说过清末书法的不振,乃是士大夫阶层的根本衰落,道出学问修养对书法创作的重要性。我认为李津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向着学者型书家发展。在他的作品中,学问理性、书卷之气发乎其中,全无时下所流行的狂怪鼓驽之气。他的作品中,脉脉流动的是清风朗月、是素湍绿潭的士人风度,是不激不厉,志气和平的文人气息。
津生重视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体现在他对笔法的精心研究上。他的书作中,神采的生动源于对笔法精熟运用,体现出宋人任性适意的文人书风。他的行书作品出入米王之间,撷米芾之欹侧之势,得王铎之纵横之意,同时融入颜真卿之卓雄和赵孟頫之灵动,用笔引丝入微、风神俱足,力求让自己的作品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津生在研习书法的同时,精于篆刻,我常用的一些印章也出自他手,他也经常为书画家同道治印,深受大家喜爱。他17岁开始学习篆刻,师从张牧石先生,印田耕耘三十余载,治印万方有余,并在文字学和篆刻学多有研究,可见他的勤奋。他的篆刻宗法秦汉,古朴厚重,既有秦汉印的苍劲、朴茂、雄迈。又有流派印的典雅、端庄、灵动。李津生的篆刻走传统一路,富有浓郁的金石韵、文人气,不拘陈法而古意犹存,不标新立异而风规自远,透露出和谐之韵,素朴之趣,阳刚之美。
真心希望津生在艺术之路上砥砺前行,取得更大的进步。
(文章作者为著名画家刘家城先生)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